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old5

[分享]台山姓氏源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10 09:3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437

    主题

    8521

    帖子

    1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1607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社区劳模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07-8-23 20: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伍哥,但愿文件不是你一个人输入的。即使是那样,也见你之用心良苦。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0: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头佬:稍安毋躁,马上来了。

    远游客:这是别人的劳动,我只是借花献佛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0: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氏
    黄仲楫
    黄姓,有资料表明,在全国汉族十大姓中排在第八位,有四千多万人,可谓大姓,在台山来说,更是名列前茅。相传前有“出城李人城黄”之说,据史料记载,民国十年(1911年)居正黄氏大宗祠侣建时,“台山黄氏人丁全县计十二万余”,此数还不包括赤溪、田头两地。至今全市黄姓居民估计不少于廿万,海外当不止此数。这样一个大姓,就让我们去探一探她的远祖与近宗的源头吧。
    尊贵的象征与美丽的传说
    黄,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一·种普通的颜色;对于一个古老的中华民族来说,却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字眼。你看,中华大地的山,土是黄色的,横亘北部中国的那条母亲河,水是黄色的,就连中国人的皮肤,也敷上了淡淡的黄色。远古的某一支氏族先民,就在这样一片黄色世界中,领悟到黄色便是一切尊贵的象征,甚至觉得自己与这黄色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必然联系,于是他们以黄色给自己的氏族命名,称自己为黄人。
    大概有本于此,<说文解字》作这样的解释:“黄,地之黄也。从田,古文炎声。”可见黄字的普通意义就是指黄色。而据著名考古学文字学家郭沫若的考证,“黄”是“璜”的初文,是先民们身上经常佩饰的玉佩呢。只是由于天长日久,这表示佩玉的黄字,就成了表示黄人的标志,以及作为黄色的符号。黄字的最初本义反而被淹没,只剩下假借义为世人所知晓了。
    在远古,“黄”还与黄鸟扯上了关系,相传在蒙昧洪荒时代的中国东部地区,生活着许多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人群,典籍上称之为东夷。其中有九支氏族最为强盛,组成部落联盟集团,吏书上叫九夷。九夷中有一支氏族叫黄夷。它便是如今数千万黄姓成员的最古老的族姓之源。
    黄夷是因崇拜一种“黄鸟”而得名(:>黄鸟又叫黄鹂留,即黄莺。古时黄鸟的读音,大概便是这美丽动人的小黄莺——黄鸟的呜叫声吧。
    众说纷纭语始祖
    黄姓的始祖究意是谁?各地的族谱及一些姓氏专著各有说法,有的说是少吴,赢姓,理由:一是赢字甲骨文正像鸟的形象;有的说一是伯益,二是台骀,黄氏所始,出此二源,而二者皆为少吴所出,说到底还是以少吴为始;较多的则以轩辕黄帝为一世祖,黄帝生长子玄嚣(有的谱谍说玄嚣即少昊),次子昌意,但以昌意为二世,昌意生颛顼为三世。类推四世卷章,五世吴回,六世陆终,有的地方的黄姓即尊陆终为始祖,说他生六子,长子昆吾为苏姓始祖,次子彭为钱姓始祖,三子季连为竿姓始祖,四子求言为嬗姓始祖,五子居曹为曹姓始祖,六子云为黄姓始祖。于是七世黄云也就被一些地方的黄姓奉为始祖。其实,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那一个姓氏奉轩辕黄帝为最始的一世祖都是不会错的。然而,有的论著说,陆终以前的都只是传说。而黄云,虽说是受舜帝封于黄国(今河南光州),赐姓黄。因封国之日,有黄云现于南极。故称黄云,煞有其事。但有些族谱的世系表上根本没有他的名字。总之说是始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还自相矛盾。故有论者指出,流传于海内外黄姓家族中的黄姓远古世系,大多是宋代以后黄氏族人所编撰虚构而成。在黄庭坚、黄沼、宋濂等人的著述中,就已说不知其唐代以前世系。但是,这些后人编撰的远古世系,虽然漏洞百出,却也可能有黄氏族人的祖先们一代一代耳提面命相传下来的世系成份。因此。虽不可全信,但也不可全不信。否则,就说不定有数典忘祖之嫌了。
    黄氏共宗的峭山公
    在各种黄氏谱牒中,人们会惊奇地发现一个十分独特的人物,他虽名不见经传,事不载史志,但在千千万万黄姓家族中,其知名度绝不低于黄歇、黄香、黄庭坚诸辈,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就是为海内外黄姓万派共宗的邵武黄氏大显祖黄峭山。
    然而,关系峭山公其人其事,具体起来又有各种不同说法。首先关于他的名字,有说他名黄峭,字肖山;有的说名黄峭,字实登;有的说名黄峭,宇岳;还有说其字岳,号一郎,或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冈;更有说其宇献瑞,又宇实登,号峭;或称其在兄弟中排行第十,故叫十郎,不一而足。关于峭山所处的年代及其行状,也各有各说,一般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峭山是东汉灵帝时人,生于汉安帝甲子年(公元124年)。是东汉大臣黄琬的后代。此说与正史所记黄琬生活时代(14l—192)极相矛看,殊不可信。第二种说法说黄峭山是东晋晚期(公元四世纪后半期)人,官任徐州太守,是黄琼之孙、黄琬之弟黄瓒的后裔。持此说者不多,除一些族谱外,不见于正史,也不可信。第三种说法都认为峭山公是福建邵武人,邵武黄氏早期的一位极重要的尊祖。但关于峭山公所处的时代与家族来源又各持异说,互相矛盾(限于篇幅不作例举)。
    我们避开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纷纭众说,根据黄峭山故地今邵武地方的族谱,再参证其他有关文献,便可看到一个较清晰的峭山公形象。查文献,历史上确有黄峭山其人。据<黄清老墓志铭》载,他名叫黄俏,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的孙子。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朝末年,带领家族跟随王潮、王审知兄弟自光州固始迁徙人闽,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又徙居邵武平洒乡(今福建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成为后世宇内闻名的邵武黄氏一派始祖。传说黄惟淡学问渊博,有五子,他的《诗》、《书》、《易》、《礼》、《春秋》五部儒家经典传授诸子,五个儿子各教一经,因此时人称他为“黄五经”。他的五个儿子后分居福建各地,各成为当地黄氏始祖。其中第三子黄知良,居邵武和坪乡(今和平镇坎头村),成为邵武黄氏禾坪分支的始祖。黄知良也有五子,其中长子峭山,便是千古闻名的黄峭山公。
    关于峭山公的生乎,据禾坪大成谱和鹳薮谱记载,他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壬辰岁(公元872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卒子后周广顺三年癸丑岁(公元953年)农历十一月初十日,享年82岁。最后官至工部侍郎、奎章阁学土、千户侯。他娶了上官氏、吴氏、郑氏三位才德兼优的夫人,各生七子共二十一于。这些记载,与广东一些族谱所述大同小异,只是关于二十一子的名字,排行次序以及二十一子所生子女、名字,各种族谱、家乘所记很不一样。不过据四川北江《黄氏族谱》和《滋溪文集》记载,都较明确而且一致:峭山公有一百个孙子,十三个孙女,三百三十四个曾孙,一百一十六个曾孙女。可谓人丁兴旺,家族繁荣。
    俗话法:“树大分枝,人大分家”。郡武峭山公家族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时逢乱世,原有大家庭的分析、裂变,巳势在必行。
    于是,在五代后周广顺元年辛亥岁(公元951年)正月初二日,年已八十的峭山公趁此新春佳节,设下酒席,广邀亲友赴宴,并将二十一房子孙召集一起,席间当众宣布:将祖产铜钱八十万贯,金银八百余种,一并均分为二十一股,合令三妻位下共二十一房子孙,各领祖传家产一份,然后离开家乡,另立基业,各谋发展。同时将新修《黄氏家谱)二十一套分授各子,嘱令他们随身带着,妥善保存,以不忘所出。临行前,峭山公口吟七言古诗一首与诸儿作别。这首诗被黄氏后人看作家训诗,认宗诗。诗云:
    策马登程出异疆,任从随处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永炽昌。
    三位夫人与长子也各吟两句,共成一首八句诗相送。诗云:
    十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娘七子齐。
    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闱。
    吾思日久难相会,宗叶分枝为汝题。
    若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
    这两首诗,前者叫“外八句”,后者叫内八句”。峭山公夫妇规定以后黄氏子孙相逢,“凡能背诵此诗者,即是同宗亲派,请升堂人室,不得异视……”二十一房子孙徙往何方,说法也不一,多种族谱记载只是徒居福建、江西两省,也有认为是散居大江南北各地,其中有两房徙居广东、广西。但不管怎样,可能由于黄氏“认宗诗”(又叫“家训诗”)广为流传的关系,峭山公早巳被认为是海内外黄姓宗族的远祖了。
    然而,自古以来,海内外凡是黄氏的子孙,都无不追宗江夏(今湖北省安陆县),认江夏为黄姓的郡望与发源地。这则大概是由于在黄姓历史长河中,以汉魏之世的江夏黄氏的地位最尊,响最大,族姓最繁;而且出了个至孝子黄香,才倾天下,名震宇内,有“江夏黄氏,天下无双”的美誉。所以黄姓不但万派朝宗江夏黄,而且都以“江夏”为堂号,到处可见到黄姓家庭的神主牌位和黄氏宗祠里,都写上“江夏堂”或黄江夏堂”。

    台山黄氏奉居正公为一世祖
    “家训诗”对台山黄氏宗亲来说,虽也耳热能详,但看来峭山.公与台山并无直接渊源。台山各地黄姓族谱,都以黄居正为南雄珠玑巷始迁祖,而台山人乃从珠玑巷南迁而来,所以奉居正公为台山黄氏一世祖,亦即始祖;设他的神主银牌墓葬于台山水步横塘一坡地上,喝作犀牛望月。民国—卜三年(1924年)还在台城正市街建了一座黄氏大宗祠纪念他。
    居正公,讳名由,号寅斋,又号万石,是澄洛公的长子。原居福建莆田县涵头街,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举进士第——(即状元及第),官至吏部侍郎兼直天章阁学士。因忤逆权奸,出为广南道史,转知英州(即今之英德县),携眷赴任,复居南雄珠玑巷,由受奉始祖黄云相传至居正公,巳历一百零五世。居正公,配巫氏,封一品夫人。生四子,依次为源深、源大、源辅、源赞。因长子源深所出六子有的裔居台山,故台山黄氏奉源深为二世祖。他的墓地在台山都斛南村的通天烛山,广海及海宴街都建有源深黄公祠纪念他。因他号云山,—些海外台山黄姓华侨社团组织还命名为云山公所。
    黄源深讳名广汉。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丑科进土,官徐州知府、浙江都漕运史,晚年居南雄珠玑巷,囚胡妃之乱(一说是“宦游”),迁居冈州源清坊(即今之新会杜阮),配米氏夫人。据说米氏夫人因治愈杨太后乳疾,诰封邦显夫人。生六子,依次是:国宗、国泰、国安、国秉、国器、国舍。其中除第三子国安外,其余诸子都有后裔分居台山各地,特别是长子国宗、次子国泰的子孙在台山繁衍最广最多,如国泰公的曾孙隐龙迁居台山洞口后,成为洞口开基始祖,由他发展到第五代,即台山黄氏第十世,在台山的分支即有德仁、德义、德智三房,其中尤以德智祖,后裔遍布半个台山,附城、水步、三/\、三合、四九、冲蒌、都。斛、斗山、广海、沙栏、海宴、汶村、上川、下川等地的黄姓部分或全部,都是德智祖的后人,民国十年(1921年)统计,人口已有二万之众。国宗公的后裔在台山繁衍电广而众,发展到第五代第十世,也遍布半个台山,子孙分居于白沙、附城、四九、三八、水步、三合、端芬、海宴、沙栏、大隆洞、那扶。人口相当;以白沙为最众。只是他们的始迁祖没那么统一罢了。年深日久,随着人口的增加,兄弟子孙分居迁徙而开基立村,势所必然,因此不少同姓村落,除远祖、太始祖、始祖外,还有自己谪亲始祖,叫始迁祖或开基祖。例如,笔者的祖居地三合月角村,始祖是国泰公的曾孙腾龙公(隐龙的弟弟,五十年代香港出版的《黄氏族谱》在“世系分谱”中说是隐龙房德义祖分支,又说是德智祖庶出,矛盾,均不确),始迁(开基)祖则是思伟公,村中有思伟黄公祠为纪。台山黄氏,由太始祖居正公延续至今,已三四十世。黄氏子孙要想知道自己的始祖与渊源,可看村中祠堂,详细则要查族谱了。
    台山还有赤溪、田头客家的黄姓何来?;据《中华姓氏通书)一书记载,广东的梅州、潮州、广州、珠江三角洲的客家黄氏,都是邵武黄氏峭山公的支裔。据《台山古今概览》称“赤溪客家人的祖先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从惠(州)、潮(州)、嘉(应州,即梅州)所属各县先后迁入新宁(台山)县,聚居曹峰山下。”这样,赤溪、田头客家黄姓跟当地其他姓氏人迁较迟,当不与台山的其他各地的黄姓同一开基祖。他们的始迁祖是谁?因手头缺乏资料,暂告阙如。
    台山王黄同一宗
    据香港版黄氏族谱记载,冲篓、斗山、都斛、南村王氏一派(主要在都斛南村),其实是洞口开基祖隐龙公之庶出,但为什么由黄姓改为王姓?故老相传,是因为嫡庶两派子孙分家,由家产的多寡引起纷争,各不相让而打起官司来,由于庶出一派人少势弱,加上有包揽诉讼者从中作梗,输了官司,无奈之下改姓为“王”。从此村中祠堂题额虽为“王氏宗祠”,但奉祀各世次神主,皆刻“某某黄公府君”。台城黄氏大宗祠倡建之始,南村各房父老及海外昆仲,也积极加入神主。时过境迁,南村先人曾有过三次集议,由王复改为黄,但三次复姓,均遇上瘟疫流行。这或属巧合,但村人皆惊,只好任之。据1984年调查,南村乡王姓12’村共有856户,3422人。
    按堂号分,黄姓属江夏堂,王姓则属太原堂,但在台山就不同。正如南村旅澳门宗亲王龙康早年写的《咏祖》诗所说:江夏太原同一宗,先祖何故分家风?
    从今兄弟同携手,不分南北与西东。
    其实,由黄姓改他姓,或他姓改黄姓的现象,不但台山有,全国各地都有,有名的浙江富阳黄氏始祖黄公望,本姓陆,因少孤依永嘉黄氏而改姓黄。可知姓氏异化,不足为奇。

    台山黄伍同一脉
    在台山,向有“黄伍一家亲”,或“黄伍同一家”之说。何以这样?据潮境船步历代相传,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宣德年间,台山智刚房第十世黄邦用是船步的开基祖,时大江斗洞伍氏娶邦用公之女为妻,生下一子,一天该黄氏女携幼子回船步娘家省亲,子独出水塘玩水被溺死。她悲痛欲绝,寻死觅活。兄嫂虑其独回婆家,难以交代,且觉自己的幼子与被溺的甥子酷肖,乃毅然让她把自己的孩子带回斗洞去。此事始则瞒过,但后来终于真相大白,黄伍乃结为兄弟,代代相传。如今海外南北美洲,黄伍同隶云山公所,不论黄、伍有什么的活动,必定互请,港澳和内地也是一样,确是亲如一家,
    丰富的黄姓宗族文化
    黄姓的宗族文化十分丰富,除上述的认宗诗黄姓家喻户晓外,各地的黄姓还有不少与认宗诗或自己的祖先相关的专用诗和楹联,上面提到的黄峭山之妻上官氏和吴氏二位夫人作的是赐子诗(即所谓内八句),几乎各地有各地的“版本”,如潮州黄氏据说是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统一的文字是这样的:
    峭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
    兴家创业各离去,回猷报命省亲仪。
    吾年八十难期会,叶茂九州同根枝。
    不论贫富与贵贱,相逢当念初分时。
    该诗有的族涪说前四句是上官氏所作,后四句是吴氏所作;有的族谱则说都是峭山公本人所作。—
    据潮州谱记载,在闽粤及东南亚黄姓中,还流传出另一种“内八句”,也称“下马诗”,与“上马诗”相配,传说也是峭山公作,
    诗曰:
    一脉流传往异乡,八言遗嘱实非常。
    子孙追本敦前境,世代寻源仍旧乡。
    鼎案碎全遵命语,牲仪腥热荐馨香。
    亲功祖烈垂庇佑,三七分房具克昌。
    还有一首被一些族谱称为“廿一公名赞”的诗,也认作“内八句”,前四句是峭山公和三位夫人所作,后四句是上官氏长子亦
    即廿一子中之长兄临别时作赠诸弟的。诗云:
    和梅萄盖楚龟洋,政化瞿卢福林唐,
    ,祖潭城光昌层贵,官吴郑氏永流芳。
    峭公当日官何职,大宋奎章内阁郎。
    代代子孙须谨记,枝枝蕃衍绍书香
    诗中前三句二十一字,是峭山公二十一个儿:广之·名。此内八句流传于闽粤一些地方及南洋。
    深圳宝安坪山黄氏族谱所录的黄氏源流歌,;t11叫作“内八句”。诗云:
    梅江江上旧华堂?阀阅相传江夏黄,
    百里华封留政迹,千年翰院擅文章。
    绵绵世泽流子孙,赫赫家声继汉唐。
    如见普谱应起敬,今人远仰昔高阳。
    诗述黄氏源流,梅江指旧嘉应州即今梅州,高阳即颛顼,说的是客家黄氏为颛顼帝后裔,派衍江夏。故该诗主要在客家黄氏中流传。但潮州谱认为该诗为诗人黄应谷所作之敬贺世系诗,非“内八句”。黄应谷作的世系诗共三首,此为第一首;另有第三首也被有的族谱当作“内八句”。诗云:
    江夏名郡阀阅高,簪缨宦族产子豪。
    御炉仙枝黄金榜,王阙瑶阶缘锦袍。
    诗礼传家承祖德,文章华国迪儿曹。
    本支百世千秋盛,万古衣裳冠大韬。
    黄姓宗族特有的“内八句”和“外八句”等认祖诗,至今仍在各地黄姓中流传,说明黄氏族姓尊尚宗族的文化特征。它也是港、澳、台湾和广大海外华裔黄氏寻根问祖、认祖归宗的文化心态和爱国主义心理的反映。
    据潮州谱称,此诗是赞颂黄氏学子汇萃,人才济济。其热烈盛况,跃然纸上。
    黄姓宗祠和家庭专用楹联也不少,略举一二。黄姓家用楹联最常见有两副,其一是:
    孝友无双;教化第一。
    上联讲的是黄姓江夏始祖黄香,下联讲的是颖川黄氏始祖黄霸,都语出有典。其二是:
    汪汪澄波;飘飘意气。
    上联讲的是东汉时的著名人物黄宪,据说黄宪文才高绝而早逝,时人郭林宗曾称颂说“叔度(黄宪字)汪汪若干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下联讲的是北宋时期邵武才子黄伯思,史称伯思“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之意。”两联内容,有点古学的黄氏人二看便明白。凡门前挂有此二联之一者,主人必是姓黄。
    宗祠楹联比家用门联多得多,但再多也带着黄姓印记。如:
    树廿一宗支,追崇维廿一;
    礼三千客食,配享以三千。
    上句讲的是黄峭山二十一子分为二十——支;下句是指楚相春申君黄歇养游土三千的盛事。
    最近由香港黄族宗亲会捐资共建的南雄珠玑巷黄氏大宗祠,门联是这样的。
    江夏源北国,万石肇南雄。
    此联为香港黄族宗亲会元老黄福培所撰写,上联指的是万派朝宗的江夏黄氏发源于北方;下联是说黄居正(号万石)是南雄的始迁祖。
    作为黄姓宗族文化,还有祠堂与祭祀礼俗,以及族谱、名谱的修订等,但这些各姓均有,甚或大同小异,故不赘。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认宗诗及一些专用楹联,只有黄姓子孙才耳熟能详的话,那么作为在最讲孝道的中国文化中被尊为中国传统孝道.的代表,而被载人“二十四孝”中的黄香和黄庭坚,则是炎黄子孙都熟悉的事。特别是黄香,不但被载人史册和1日时的小学课本,近年出版的《新三字经》也这样颂扬他:“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并且以《小黄香》为题,介绍了他的孝行。大意是:黄香是汉代江夏一位以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丧母。小小年纪的他便懂得孝敬父亲。夏天炎热,他总是把父亲的睡床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才请父亲去睡。在寒冬,他则先睡暖了冰冷的被窝,让父亲睡得暖和。黄香不仅以孝亲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宋代黄庭坚,也是个大孝子。母病逾年,他坚持昼夜探视。虽官至太史(相当于今天的厅级),但他也坚持每日亲手为病母洗涤便溺器物。史称黄庭坚性笃孝。只是他的孝名渐渐为其书(书法)名所淹盖。不过最近江西九江发现黄庭坚所写的家训,·其中对家人有这样的告诫:“无以小时为争,无以小事为争,无以猜疑为心,无以有无为怀……”名为《山芥家诫)。这一发现,对研究黄庭坚的道教思想及其诗作文风都有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到黄庭坚的胸襟之大。.
    纵观黄姓发展的历史,深感最可贵的当然是黄姓家族的开拓精神了。不说传说中当初黄人由华北燕山地区一个崇拜黄鹂鸟的狩猎小氏族向东南远徙,后来怎样异军突起成为势力、地位仅次于风鸟氏族的黄岛氏族,以及黄国被楚灭亡后,又怎样南征北战,演变成秦汉时期著名的江夏黄氏。单从公元951年邵武大始祖黄峭山分家送子出征的那一壮举,便可见黄姓的开拓精神是多么典型!请听这位伟大的黄姓先祖的声音吧:“池内之鱼,远逊云间之鹤。好男儿不必恋此一方故土,而应志在四方放眼天下!”这与孔老夫子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迂腐论调相比,何等高明!再看一看那首传遍天下的别子诗:策马登程出异疆,任从随处立纲常”、“勒马奔程自主张,男儿随处可开疆”,多么慷慨激昂,多么雄伟豪壮!“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这简直就是对后来广大拓殖海外的华侨华人那种“落地生根,,生活的预见。他还告诫儿子们: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这种人定胜天思想和对未来的信心,正是开拓者的必备素质。正是这种开拓精神,使黄峭山的子孙从邵武走向闽粤,走.向东南,散布中华大地。正是这种开拓精神,鼓舞着无数炎黄子孙,从东南沿海地区拓展南国,走向海外,将黄氏族姓的种子,撒播于全世界?

    黄庆子孙对社会的贡献
    大概也是由于黄氏祖先开拓精神的代代相传,黄氏子孙具有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精神,对人类社会作出了不少贡献。历史上黄姓虽没出过皇帝,但有名臣如战国楚国大臣、被楚襄王拜相并封春申君的黄歇,西汉大“循吏”典范黄霸,清末维新派外交家、史学家、诗人黄遵宪等。有名将如三国东吴名将黄盖,唐末农民起义首领黄巢·,民国元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等。
    有学子如五代时开宗立派的绘画艺术大师黄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元初女纺织家黄道婆,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近代著名记者、报界奇才黄远庸,当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等。手头有本叫《百家姓的杰出祖先》的书,载人人物都是清代以前的。翻点了一下,其中的黄、张两姓为最多,均十二名。黄姓中除上面提到的几位外,还有“扬州八怪”之一黄慎,“西冷八家”之一黄易,都为人所熟知。
    以上是以全国黄姓而言,在台山本邑,近现代出现过不少有贡献的著名人物。这些人物,都载人了史册,如1995年出版的《广东百科全书》,载人了三十八名台山人物,其中黄姓人物就占了九名,他们是:(1890年)首创广州电灯公司的近代企业家黄秉常,现代美国华人教育家黄伯飞,原广东省副省长黄洁,缅甸华侨报人、作家黄绰卿和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黄.军军父女俩,越南华侨社会活动家、孙中山创立的中央银行第一任副行长、中山装的设计者黄隆生,版画家、美术活动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新波,戏剧理论家;诗人黄宁婴,昆虫学家黄明度。载人,1991年出版的《民围人物大辞典》的台山黄氏人物更有十五人之多,为人典的台山七十七人中最多的一姓,而只有黄新波一人与上述重复。还有三名军界台山黄姓人物载人1993年出版的《中国国民党九于将领》一书,他们为:少将、孙中山陵园拱卫处处长黄湘(惠龙),空军中将;副司令黄光锐,少将、军参谋长黄植南。抗日英雄、革命烈土则载入了《中国国民党名人录》,而在1992年印行的《台山县华侨志》人物传一章载人华侨人物的六十六名中,黄姓就占了十四名,也是人数最多的一姓。
    台山作为著名的华侨之乡,在百余万的海外乡亲中,黄姓当占一定的比例,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人移居美洲的历史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而黄姓便是最早到美国探险和定居的华侨先锋。在早期的美洲华侨各姓中,以黄姓人数最多;他们主要来自广东,广东华侨又主要来自四邑,四邑又以台山为最。在1850年成立的美国华侨社团“四邑会馆”中,黄姓的人数即是最多的。在1854年由广东新宁(台山)县华侨创建于三藩市的宁阳会馆中,黄姓在二十六姓中位居榜首,人数最多;该会馆商务董事职员由二十姓组成?具体人数分配?黄姓占十一:人。在全美华人最大的社团、早期旅美华侨总机构“美国中华总会馆”小,台山黄姓也颇有势力。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中华会馆总董事之职即由来自宁阳会馆的黄公越担任。现代全美华人社团最高领导机构“纽约寸,华公所”,1938年3月至1940年2月的第十二届主睹,也是由来自宁阳公所的黄剑农担任。全美最大、人数最多的姓氏社团三藩市“黄江夏堂云山总公所”的元老黄仁俊,黄湛礼?都是台山人。在美国有的地方,华侨华人也是以黄姓为众,如滔杉矾,姓黄竟说姓“罗省”(洛杉矾又叫罗省),以示黄姓在罗省是大姓。
    海外的黄氏;产孙,真正实践了“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志在四方,放眼天下”的先祖遗训,在海外艰苦创业,勇于进取,不少人事业有成,扬名海外。如本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第一批赢得全美承认的四位美国华人艺术家,黄姓即占二位,一位是女表演艺术家黄柳霜,一位是摄影艺术家黄宗霭,而他们都;是台山人。还有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教学光学僖息处理器的美国科学家黄庭钰了,现任美国东方艺术协会最高荣誉顾问的著名画家黄磊生、美国华人教育家黄伯飞、美国华人市长黄锦波、黄思宁,美国侨社首领黄培润以及加拿大第一位省级华人(能源)部长黄景培等、他们的祖籍都是台山。海外黄姓乡亲,都富有爱国爱乡精神,不少人富了不忘故里,如巳故的里,如已故的美国黄柏璇、黄礼羡等,因热心家乡公益事业饮背信弃义誉带乡梓。在香港,台山黄姓不但人数众多、而且成立了香港黄族宗亲会,而该会又是台山首建的,本届理事长黄福根又是香港台山。商会本届理事氏,乃兄黄福培是宗亲会元老又是商会元老,兄弟;俩对家;乡台山贡献良多。黄炳礼、黄浩川、黄乾亨、黄乾利、黄赓平等,捐资为家乡办公益事业,小遗余力,为人们所熟知,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法律界佼佼者的黄乾亨的公子年仅三十四岁的黄英豪,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最年轻的议员。
    .主要参考资料:
    ①<中华姓氏通书)
    ②香港版(黄氏族谱)
    ③<广东新会杜院黄氏谱牒)
    ④菲律宾<上辑修订补编江夏黄氏大成宗谱》
    ⑤民国廿二年重刊《黄氏族谱》
    ⑥<居正月报)
    ⑦(百家姓寻根探秘)
    本文作者简介
    黄仲楫,出生于1936年11月,三合镇人,台山市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常委,八届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l993年被评为先进委员,曾任中共台山市委党史办公室主任,台山市上下川岛旅游开发试验区党委副书记、管委副主任,1997年退休。他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门书法家协会理事、江门市作家协会会员,在书法和散文创作方南造诣颇深。此外,还爱好广泛,举凡金石、根雕、古物鉴赏等领域,莫不涉足其中,深得意趣,多有建树。其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展出或获奖,其散文随笔类文字在我市文坛别具风姿。1997年获台山市委授予“台山市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1: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氏
    曹明
    曹氏,据美困《至德二德公所以事表》载,出白姬姓,是周武王之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大封诸侯,被封者各自以封地为姓。文王第十三子振铎封于曹(今山东省曹州),后裔以此为姓。又据《元和姓纂》及《广韵》所载: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今山东省邹县—带),后为楚国所灭,子孙散居各地,有的变祖姓为曹氏: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为武王之弟?武王克商,封之于曹,建都陶丘(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公元前487年被宋景公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义据1979年版《辞海》“曹”宇注释⑥所载:“曹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诸侯国,姬姓,始封之君,周武王之弟叔振铎,建都陶丘(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有今山东西部。公元前487年为末所灭。”注释⑧载:“姓,古代曾国人来中国,有的就以曹为姓,如北齐曹妙达。”《辞海》对“钾冈”的注释为:“古国名,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匀;罕的北方和东北方——带。为昭武诸国之一,一度属庸管辖。”
    从,上述史料记载可以看到,中国的曹姓,有三支渊源;一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嬴姓的后代,二是上古五帝少吴姬姓的后代,三是古代曹国人的后裔。从发源地来说,三支曹姓也各有不同,传白颛顼蠃姓—-支。是发源于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一带;传自少吴姬姓一支,则是发源于山东省定陶县一带;而传自古代曹国的一支,是发源于与我国新疆自治区交界的乌兹别克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
    台山曹姓究竟扇那一支的后筒,发源于何地呢?
    据广海洋田村曹迪光君保存的《曹氏族谱》记载:“曹子,名卹,宇子循,河南汝宁府人。是周文王之于振铎之后裔。少孔子五十岁,以年少从学杏坛,笙簧经籍,辅翼儒雅,得与七十二贤之列,赫赫照人耳目。?唐玄宗开元27;年(公元739年;从祀孔庙迫封曹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公元1012年),兵部员外郎杨坤赞曰:“三千孔徒,七十二贤,子循得道,圣门之下,笙簧经籍,辅翼儒雅,爵为蔡侯,名器匪假”。宋真宗加封上蔡侯。南末理宗绍定3年(公元1230年)御赞:“肃肃曹伯,王室之裔,习积乐道,磋切明义,惟善则主,尔德是类,史笔有焕,今名永纪。”明嘉靖9年(公元1530年)改称先贤曹子。其后裔为纪念其功德,在广州市小南门秉政街建造一座“曹先贤祠”。
    清乾隆20年(公元1755年)8月,窃孙史员曹盂彪,见“曹先贤祠”因㈡久失修,破残倾塌,首先倡议重修,与贡生曹贤英,胁儒曹沛文等一同发出倡议。得到于循公系散居在佛山、南海、舌山、东莞、三水;、番禺、顺德、增城、博罗、新安、清远、惠州、开平、台山等地区的后裔积极支持,鼎力相助,募捐艮两,集资重修。据记载:“共捐助艮1936两,其中台山县文福、源谅、南乎、继圣、汝端、守裕、守荣.朝辉,共捐艮176两。由此可见,当年人们办宗族公益善事多么热心,做到一呼百应,解囊相助。当今,台山华侨乐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赞助款项建学校、起医院、修桥筑路,开办工厂,就是这种美德的外延继续。
    由于当年曹子循后裔的齐心合力.使坐落在广州秉政街的“曹先贤祠”焕然一新,重修成一座五进的公祠于清乾隆甲午年蒲月(公元1774年5月)建成启用。设有书楼、书舍、客厅、魁星阁和道学堂,还有厨房。门前写下这样的对联:“学备六经东山受圣人之业,泽流千祀南国开贤者之支。”一语道明曹子循是岭南曹姓开族的始祖。这座公祠不但作为散居广东省内曹姓每车春秋聚集祭祀之用,而且是清朝每年两次科举考试,曹氏子孙赴考安居之所。为:了管理这座公祠,还把广东省内子循公系的曹姓分为8班轮值:番禺鸦湖房、番禺雅湖茶园大圹沥滘房、清远。房、顺德桃村房、佛山白藤石南房、增城新安东莞博房、台山开平房、南海扶南风池南村西宁房。每班从秋祭日(八月初四)起至下年春祭日(二月初四日)止,还议定统一宗派(周而复始,永世相传)为:祖德廷裕,文章星达,长欲嗣昆,惠迪禧祺。。
    由此可见。台山曹姓是上古.五帝之一少吴的后代,是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所创的曹氏,属曹子循公系,源于河南汝宁府。据广海镇潮乐村曹姓雅光君保存的《曹氏族谱》和斗山曹厚村曹灏起君保存的<曹氏族谱》记载:宋宁宗(在位于公元1195—1224年)时,曹汝端,名鼎,痒生,中宪大夫,居南雄珠玑巷,因避苏妃(一说胡妃)之乱,携妻赵氏、梁氏和两个儿子:与立、与权,迁到开平丽峒定居。长子与立,宋文郎;取妻周氏,生一子文杨,宋大学生,迁往新兴沙水涌洞居住番昌。次子与权,宋文郎,取林氏为妻,生二子:文炳、文福。
    文炳,与权之长子,特授辽东都闲府兼顾山海关军民事务,世居开平丽峒一带,自立宗派为仰子:钦崇奕世家,言行忠信,仁义礼智;修齐自平,福祥寿好,富贵康宁。是开干曹姓始祖,其后裔多居开平丽峒一带,也有后裔迁到台山广海镇河洲村、那屏村、潮乐村、潮南村创业,共有51户246人。
    文福,与权之次子,娶妻梁氏,迁来台山广海创业。也另立宗派为:汉朝守吁,魏君秉符,龙翔风起,诗扎全家。文福公于宋代年间从开平移居台山广海,筑室创业,成为台山曹姓始祖。娶妻梁氏,生二子:伯川,伯达。其后裔在广海镇西门街建有文福公祠,解放后改建为广海镇小学。
    二世伯川是文福的长子,其妻姓氏失传,无法查考,生一子源谅。三世源谅,取妻冯氏。生四子:永富、永贵、永余、永盛。移居矬峒桥头凹村(即今端芬镇三村管理区)发展世,业。其中永余的后裔朝元带着儿子守富到汶村陂头地区捉老鼠为活,历经一段时间,守富娶海晏吉浦村罗家之女为妻而在汶村龙安村开族。
    二世伯达是文揭的次孑,其妻姓氏不祥,生二子:源德、源贯。
    三世源德,伯达的长子,取两个妻子,——是陈氏,二是余氏。生有三个儿子:一奴、远山、满翁。其长子一奴,迁居阳江县,立业开族;次子远山移居端芬镇那泰管理区,定居和乐村。远山曾孙秉秀见上川岛既能耕种又能捕鱼,是鱼米之乡,于清代带着长子符宦迁居上川沙圹村,开族创业,其次子狩让则迁往广西开族。源德第三子满翁世居广海镇那章管理E。
    三世源贵,伯达的次子,取两个妻子;汪氏、婆氏,只生一子益盛,迁往斗山镇,其后裔定居斗山神头村和曹厚村。到九世国瑞,取妻陈氏;生三子:遇实、运实、运盛,其中运盛,取妻陈氏,生一子绍益,迁居海宴。
    据1979年调查资料统计,文福公系在台山的分布情况如下:广海镇那章管理区的那章村有95户392人,洋Uj村有75产328人,潮乐村有53户238人,潮南村有28户127人,那定村有17户80人,石山村有18户84人;临田管理区的冲扩村有7产龙安村有118户582人。另外,以上这些村庄的曹氏后裔,在1979年以来,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不少农村人口迁往城镇定居创业,单是广海镇那章管理区的曹氏后裔因工作谋生之需迁到台城镇定居的就有·20多户1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全台山市曹姓住户约有1100多户,人口在5000人以上,,目前,居住台山的曹姓,既有文福公系,也有文炳公系,但文福公系的户数,人数占绝大多数。
    台山曹氏总人数,在台山市的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曹氏在中国众多姓氏中也是个小姓。但分布较广,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曹氏既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小说家、诗人、画家、也有人位居皇帝和丞相。早在公元前194年,曹参助刘邦起义,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有“萧规曹随”之称。三国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次子曹丕,于公元220元建立魏国,称魏文帝,是个文学家,所著《典论·论文》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颇有贡献。曹丕传位于曹敛、曹芳、曹髦、曹奂为魏国皇帝,直到公元265年,延续45年,魏国皇帝均为曹姓,他们均是谯郡(今安徽毫县)人,故曹姓有“谯国堂”之称。曹不兴是三国时吴的画家;曹髡的后裔曹霸是唐代画家;曹顶是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江苏省民间抗倭英雄;曹福田是清义和团首领之一;曹顺是清道光年问山西赵城农民起义首领;曹雪芹是清大小说家,他化九年时间写成的《红楼梦》,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曹学楷是鄂豫边红军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参谋长、中共鄂东和鄂东北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委员会主席、鄂边红军总预备队政治委员、红一军第一师和红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三师政治委员等职,1931年牺牲。我们台山曹姓亦人才辈出,其中有先侨曹亚志,追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的曹迪儒,有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捐躯的革命烈士曹国英、曹进文,有曾任广东省侨办主任曹兴宁、云南省广南县政协主席曹廷湛、青岛军区司令曹洪,另外还有曹棠、曹伟、曹暖、曹河、曹愿、曹瑞仪、曹邦等一大批,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奉献宝贵的青春年华。
    本文根据潮乐村、洋田村、龙安村、曹厚村保存的曹氏族谱和《龙川姓氏渊源》等材料编写而成。并得到曹雅光、曹健全、曹灏起、曹德本君的支持和指导,谨表谢意。由于本人阅历有限,掌握资料有限,错漏在所难免敬请识者指正。
    ’本文作者简介
    曹明,丈名曹寿明,字翔修,1938年12月15日出生,广海潮乐村人。曾在克中小学、台山四中(瑞芬中学)、台山师范读书,1958年中师毕业后参加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小学教师、小学校长、教师进修学校分校教导i任、县教育局教研室研究员,参加过“四清工作队”,当过小学革委会副主任。1972年到台山工业局工作,下过厂,任过局党校副校长、宣传教育科副科长。现任市工业局宣传教育科科长和台山市文联常委。热爱写作,在全国、省、市报刊,电台发表大量新闻、通讯,是《江门日报》、《台山报》优秀通讯员,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基层宣传干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1: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氏
    梅逸民、
    姓者,人用以著其生之所白也。左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通槛外云:“姓者,统其祖考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梅,是中华古姓。三伉姓注:“梅出于子姓。”;产姓是商朝王族之族号。姓氏考略云:“虞舜时,高辛氏帝喾(即轩辕皇帝曾孙)之子契,官司徒,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县)。其母吞邬(即燕)子而生,赐姓子。”传十四世成汤(即履),亦名天乙),战败夏桀而即位于今河南偃师县西,国号商(公元前1766-1121年)。至盘庚迁都于今河南安阳县之殷圩,国号殷,盘庚八传至武乙,移都今河南淇县。武乙崩,于太丁-继位。太丁有弟,封于梅,人称梅伯,是为梅姓之始。
    梅伯之围,在毫州南20里处(今安徽毫县梅城集)。太丁崩,帝乙立;帝乙崩,受辛立。是时,午事巳高的梅伯为商朝同姓。渚侯之国主,见受辛无道,群目为纣,乃屡次直谏,纣竟怒而杀之。梅伯“子孙乃以国力姓”,转从四方百邑。3000多年布脉分根,繁衍丁三江五州,尤以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川、浙江、广东、江苏九省梅氏人数为多。
    梅氏,是中州世族。在其作息居处的汝南郡郡中,白有其特殊地位及声望,其氏支系乃奉着汝南郡号走人南中国的山涯水隈故凡是梅族的人,无不熟知其郡号——汝南郡,为数典念祖,在各梅氏家庭神龛中央皆书:“汝南堂上历代祖先神位”祭祀之。
    梅氏除了华夏本系外,在(姓氏考略)中曾出现南蛮、北狄两宗梅氏’。时移世易,如今南蛮、北狄均已汉化,此梅与彼梅,已勿、沦什么正统与骥附,都是“成汤緜世泽,梅国振家声”了。
    察广东台山之梅氏,,世居端芬。越廿四、五传。始祖梅永清(讳美,字玉存),进士出身,仕广州府经略(宁阳学宫书永清公神主,因官而号),原籍江北风阳府(今安徽省)凤阳县第十里。后因世道变迁而徙至岭南——广东省南雄县珠玑巷。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梅弘一复自南雄皆其昆弟为避胡妃之难而南逃。卜筑于顺德县龙山及南海县九江。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寇变,梅永清奉旨镇守新会县。一日,他人新宁(归新会县所辖),路经狮子头山及广海,再从广海驾舟渡过三峡海口,巡视端芬环州朗至海阳水域,受其背枕苍翠风山,面临清澈芬水,岛屿萦回,海滨广斥,灵气毓秀,民风淳朴,乃触景生情,赋诗赞曰:“铁锁练孤舟,任从海上浮。:天下纷纷乱,此地永无忧。”之后,梅永清乃披荆冒露,与夫;人杨氏在风山脚下(今赤坎村)结庐而居,繁衍后代。后奉命回京师(另传避难回顺德,晚年殁于龙山),只留鬓发牙齿收而藏之,后葬其牙在上泽双尖峰蛇形丑山未向,此地遂以牙山得名(其夫人杨氏坟在列国庙喝作蟹形壬山向)。生二子:彦良、彦明。彦明迁去阳春县坡子头乡落籍,彦明留居端芬。时两人皆在襁褓,因对其父讳号不明,故以官为号。而租庸征输,均属新会。至明弘治十二年(1498年),割立新宁县(1914年易名台山县,1992年5月撤县改市),端芬一带(今端芬镇)为新宁乡落,梅氏子孙皆隶籍新宁。彦明(其山坟在赤坎上村后背喝作风形已山亥向)配陈氏夫人,生四乎,伯延福、仲延寿、叔延昌,季延龄。四家之嫡子皆仍居赤坎村旧址(今山底管理区),其支子各置一乡。延福(长房),配陈陈曾洪四夫人,生三子:成(庶子)、25人,斗山镇横江管理区的冲头村有170户860人,曹厚管理区的曹厚村有90户377人.瑞芬镇三村管理区的桥头村。曹凹村、留安树、桂花村、汶秧村·、石咀村、隔冲村七条自然村共有260户1100多人,那泰管理区的和乐村有25户100多人,上川缜沙扩管理区的沙圹村有55户203人。汶村镇坡头管理区的实(嫡子)、关。关之后代石泉迁于阳春。成配邱氏夫人,居于山;后,今散居山后、赤坎、石交台、环洲、朝阳、矮岗咀、棋榜、柚柑、西园等村;延寿(-二房),配戴氏夫人,生五子:芳、秀、茂、祯、圆,支子居于西头及山子后,今散居西头、六乡、山子后、美隆、南阳、高原、上泽大圹、仁和里、风阳里、东成里、西园及李壁五村等地;延昌(三房),配阮梁两位夫人,生五子:元韶、元顺、元禄、元道、元祺,支子居于坑美、建安、安怀、锦屏、琼林等村;延龄(四房),.配余氏夫人,生三子,林、魁、粒,支于居于东陵及山底,今散居山底、东陵、和乐、永和里、和安、海阳七村及广海东门头等地,原税亩差饷,分为四户,皆创辟丰殖,卓立门风,树德滋茂。今以三世长房延福三子之—一一成祖为例,略述百叶分枝,瓜瓞绵延情况:成祖(四世,字崖,号筠松,配邱氏夫人):成祖生子高节(五’址,妣梁氏夫人);高节生子子常、子信(六世,配梁林两夫人);子信生子希绍、延秀(七世,配赵陈马三夫人);延秀生子圣美(八,世,妣赵黄周马四夫人)、圣扬、圣望、圣瑞;圣美生子彦奇、彦任(九世,配陈氏夫人);彦任生子叔康、叔鼐(十世,妣容氏夫人);叔鼐生子尤监(十一世)、元白。传至十一世梅命艺康熙五年,即。1666年举人,任新贵令,并以“学士承家”自居),为使端芬梅氏后人“统其祖考所白出,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曾撰《端芬梅氏族.谱》,虽然该族谱仅记到五世,但拟出自十—-世之后梅氏后裔的班派:“元锡德瑞,远耀乃宗,友恭忠良,万福攸同。”从此,自十一世梅命夔元字辈起始,端芬梅氏胤嗣,便依照上述字辈次序命;名。如笔者是“友”字辈,即属始祖梅永清公派下十九代子孙,然而,今亦不乏属“万”、“福”字辈的后人。届指算来,世居端芬的梅氏确已越廿四、五传,627载矣。鉴此,后人拟再续班派如下:“崇礼尚仁,克绳祖武,,开基创业,贻厥孙谋。”;
    六个多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繁衍,梅氏子孙除分布今端芬镇山底、山后、锦江、六乡、海阳、西头、南阳七个管理区64条自然村和七联管理区的宁源、康宁、永兴、源洋、东·兴5条自然村和西泽管理区的大美、美隆、上大圹、下大塘4条自然村以及塘底管理区的水祝村,那潮管理区的锦香村等自然村外,还越出端芬范围,遍及台山市广海镇的东门头,海宴镇的萧村,北陡镇的后斜村,深井镇的沙头冲村,隆文镇的深水村等5条自然村以及台城镇等地。据1996年统计,端芬镇各姓人口13508户,5529人,而梅姓约占3700余户,14500多人,成为广东梅氏的主要聚居地。
    明清以来,特别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清廷腐败无能,民不聊生,加上端芬境内地狭人稠,灾害频繁,农民终年劳碌,亦难得温饱,故有部份贫苦农民便离乡外出,至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谋生。至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右,在美西淘金风潮影响下,端芬梅氏之青壮子弟便离乡背井,远渡重洋,先至美国西海岸出卖劳动力,然后转到中、东部芝加哥、纽约
    .等通都大邑,藉洗衣馆、餐馆、杂货店等行业立足。初以辛勤所得,汇款瞻家;·继而以积蓄渐丰,向家乡招募帮手;其后经济基础稳固,始旋里携眷出洋;或在侨居地聚妻生;尹,成凉立业。如是年复二年,端芬梅氏移植海外人数与年俱增。时至今日,端芬梅氏族人,除寄居香港、澳门约2万人外,侨寓新加坡、马来西亚约1000人。而侨居美国者,据1989年估计,芝加哥及邻近地区约1;500人,纽约2(X)O人,波士顿540人,华盛顿150人,三藩市110人,美亚美200人,底特律1'20人,必珠卜10人,缅城80。人,加土:近10年来人口的发展和新移民的激增,端芬梅氏在关冈的人口则在l万人以上。此外,还有侨居在加拿大;,南美洲、澳洲、非洲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梅氏族裔,其总人数约在3万人以上,海内外梅氏宗亲约有五六百万人,他们对侨居地及祖国家乡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同时,端芬旅外梅氏,基于同宗同族的骨肉情谊,以发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民族精神为宗旨,多有梅氏公所、梅氏宗亲会、梅氏家庙或梅氏会馆等华侨团体组织。在美国(1776年立国),梅氏子孙自1885年相继出洋谋生后,不数年便在芝加哥成立美国梅氏总公所,除举行恳亲大会,通过(章程》,选举总理(1976年将总理制改为理事制)办理族务外,还于1922年由全美梅氏昆仲捐助而建成总公所楼址,在该所内除设祖先神位外,还有联云:“子姓仰宗传基开梅岭;申年成总所轫发芝城”、“端岭是家乡,北美恳亲成一脉;芝城营会馆,汝南报本表同情:”1953年4月,美京(华盛顿)梅氏公所购下一座三层楼房为公所楼址;1954年7月,纽约市梅氏公所也购一座六层楼房为公所楼址:1962年,必珠卜梅氏公所由梅友立、梅健主理;缅城梅氏公所,成立于1970年8月;底特律城梅氏公所早年由麟耀等主理;1972年,美西三藩市梅氏公所宣告成立;美亚美梅氏公所成立于1976年;波士顿梅氏公所和榄面顿城梅氏公所;后合并为纽英伦梅氏公所,并于1979年以6万美元购成公所楼址。在加拿大。1985年6月24日成立』口拿大梅氏宗亲会。”在马来西亚,1841年由梅佛星提议,梅氏宗亲捐款购置了槟城梅氏家庙。据会员名册记录,该家庙梅氏宗亲全部是广东人,其中95%则为端芬人。在星加坡、仰光等地的梅氏会馆,租地营创,颇为艰辛。香港梅氏宗亲会于清光绪廿六年十二月(1901年1月)已成形,由梅襄乃、梅宗庄等主持。1964年8月28日正式成立,该会光大摄日大伯公原有旧业,耗资港币4万元,购下九龙弥敦道488号四楼一层,面积600余尺,并于1966年10月29日注册为“香港梅氏宗亲会有限公司。”在台湾,1973年成立台湾梅氏宗亲会,会址设在台北市广州街四巷一号。1975年9月20日,世界梅氏宗亲在台湾台北市举行第一次恳亲大会,成立世界梅氏宗亲会,至今已先后在台湾、香港;、广州举行了七次恳亲大会。首届会长是梅友卓,第二届理事长是梅恕曾,第三至七届理事长是梅可望。
    美国梅氏各市公所成立以来,一直热心家乡建设事业。如三十年代初,在端芬中学开办时,芝城梅氏公所筹得巨款后即派遣梅宗尧携带晅1乡,实施第三期建校工程。至193年冬,增建课室大楼(两层)、宿舍(曲尺搂)及红楼、命夔亭,膳堂等各一座;至1937年冬,又建成宿舍(四方池)…座,并拟再进行第三期工程,然因抗战而中辍。近二十多年来,旅外梅氏乡亲发扬爱国乡爱传统,除捐巨款重建端芬中学和耗资100万元于1997年10月23臼建成“永清纪念公园”(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和“永清梅公纪念堂”(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外,还为发展家乡教宵、文化、卫生事业作出·厂重大贡献。
    还值得一提的是,1927—1937年,端芬除办有《端芬杂志》外,还有梅氏青年梅文鼎、梅毓鍪、梅重清创办的《汝南之花》刊物;1945-1949年和1956-1966年,该刊·两度复刊。第二次复;刊后,先后由梅宗逵、黄永年任社长,梅华广、梅振芳、梅逸民负责编务,刊行13期;1981年3月,该刊三度复刊,先后由梅文象、梅惠儒、梅新益任社长,梅逸民、温如环任总编辑,至今出版41朝,每期印数两千。1982年10月,端芬又创办文学刊物《梅花月报》由梅逸民任社长兼主编,每期印数四千:此两家报刊,一直受到端芬镇海内外乡亲的欢迎,
    梅氏宗亲人才辈出,代有名贤,他们功于国家与民族,流芳百世。如秦代长沙守备梅茂将军;汉朝梅捐。户部侍郎,台候,梅岭占庙有联志共功德;梅福,尚书;晋鹌御歼;苦仆÷文尚书传》;北宋梅尧眨,尚书部官员外郎,著《宛陵集》等,被欧阳修推为现实跨开山之首;明朝梅鹜,国子监助教,著《尚书考异》、《古易考原》;梅殿,将军,宁国公主附玛;清朝梅曾亮,道光朝进土,户部郎中,著《柏枧山房文集》。梅文鼎,著《天文地理日历书》等18种,:且—家四代通晓历算,故他与英国牛顿、日本关考和并列为十七世纪世界三大数学家;梅雨田,曾为清“内庭供奉”,有“胡琴圣手”之称;梅光迪,美国哈佛大学文学博士,曾在该校教学,回国后任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著有《梅光迪文录》;梅贻琦,历任清华大学校长,1958年任台湾国民党“教育部长”;梅公任,台湾国民党监察院委员;梅兰芳,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联副主席;梅龚彬,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梅长龄,历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央电影事业公司”总经理、“中国电视公司”总经理等职;梅林,作家,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梅恕曾,曾任国民部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中央通讯社、中华电讯社、重庆《民主日报》社长等职;梅益,国共谈判代表(周恩来是首席代表);梅桑榆,遣散日本军民回国署署长;梅阳春,铁道部设计局副局长、大桥工程局总工程师;梅焯敏,历任湖南北伐军总参谋长等职:梅子益,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建国后,任副师长、安徽省公安总队副司令员;梅可望,历任台湾中央警官学校、东海大学校长;梅含章,国民党少将梅兆荣,1993年任驻德国公使;梅乎,1995年出任驻美国纽约总领事。
    而端芬梅氏,始祖梅永清,广州府经略;梅命夔,举人、乡贤,撰《端芬梅氏族谱》;梅雨人,清康熙贡生、庚子举人、任南樵高州县丞;梅宗周,创建美国芝加哥唐人街;梅光达,澳洲著名侨领,曾被清政府授予五品军功牌及蓝翎同知衔;梅伯显,北美华侨巨商之一,任驻砵仑代理领事;梅乔林,清末美国芝加哥同盟会会长、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历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纂修;梅景周,民国时驻檀香山领事、委内瑞拉、古巴公使;梅光培,被孙中山委任为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梅友卓,国民党中央委员、著名侨领;梅友谋,台湾国民党立法院委员;梅培德,国民党监察院委员、著名侨领;梅景钿,在抗战中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梅龙安,1929年任广东“中国第一个”空军机械厂厂长;梅龙,波士顿称民局传译;梅宗万、梅园正,纽构移民局传译;梅一中,夏威夷州副检察官;梅百寿,美国国务院护照局及征兵局译员;梅参天,《美洲华侨日报)编辑;梅健文,摄影家,其生平事迹及作品被载入《世界名人录》;方梅玉琼,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亚裔委员会主席;梅洪操,美国海军部工程师;梅承欢,]986年升任美国纽约市长助理。除上所述外,自1880年至今118年间,端芬梅氏在美国的著名华侨领袖,还有;纽约中华会馆主席梅子强、梅伯群、芝加哥中华会馆主席梅伯雄、梅杰生、梅楹仲;纽英伦中华会馆主席、美.国洪门致公总堂总理梅围康;纽约宁阳会馆主席梅伯仪;美国钮约安良王商总会主席、美国洪门致公总堂总理梅贤添;美国安良工商总会总理梅宗尧、梅友卓、梅友煦;、梅友谋、梅培德、梅友立、梅忠和,秘书长:直生,纽约总会主席梅国壮;美围协胜公会总理梅兴;芝城安良工商会主席梅英显,同时,在全美梅氏公所担任侨领者,还有:梅恭己、梅友所、梅庆芳、梅景祥,梅秀迪、梅宗尧、梅酒槛、梅周乃、梅友煦、梅穆乃、梅奕强、梅友镜、梅国康、梅锐康、梅友谋、梅毓鉴、梅忠和、梅伯仪、梅劲群、梅贤添、梅囤壮、梅锡锐、梅悦文、梅国明等。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梅氏贤能·,计有:委内瑞拉的著名实业家梅金贤、梅直生,著名医生梅其羡;香港著名实业家梅华强、梅伟乐等,香港梅氏宗亲会理事长梅自强,著名医师梅健周、梅炳章,香港《文汇报》社董事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梅文鼎,著名艺员梅小青、梅小惠等,在国内,梅君君胄,任广西冶金工业厅副厅长:梅口新,是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梅彼·德,任佛山市副市长;梅任骏,任云浮市政协主席;梅骅,是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泌尿科主任、教授;梅重清,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梅健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际著名陶瓷工业美术大师;梅耐寒,著名音乐家;梅质彬,端芬中学首任董事长、民国时县参议员;梅亦强,民国时恩平县县长;梅嵩南,台山县立中学代校长;梅健行,端芬侨中校长、历任《新宁杂志)总编辑;梅乔甫,著(台山方音韵谱);笔者也有幸跻身广东省作家之列,已出版拙著7本。还有一些在中央、省、市部、委、办、局和各行各业中任要职者,·他们都为推进祖国和家乡的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正如端芬永清梅公纪念堂门联云:“潮根源五洲梅花傲雪迎春映芬水;念太祖四海苗裔同心营宇耀端山。”
    二—1998年2月写于台城

    本文作者简介;
    梅逸民;男,1941年9月生于广东省台山市。现为台山市政协委员、副科长,致公党台山布委会副主委。
    几十年间,他在报刊上发表了各种体裁的作品170万字,已在国家出版社出版的有报寺文学集《江湖奇人》、长篇传记文学《寻梦记》和长篇小说《生寡》、散文集《生活的浮思》(与人合作L1997年又出版《梅花集》四卷,即文集《十载情缘》、《侨魂》,长篇传记文学《悠悠岁月》和主编文集{花季倾情》。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梅花月报》社社长兼主编。1996年获江门市牛府授予“江门市优秀文艺家”称号,1997年获台山市政府授予“台山市优秀文艺工件者”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梁氏
    梁国钧

    1、梁氏来源有数支:
    梁氏始于有熊,有熊为部落长,生黄帝,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高阳,高阳生益。
    益之裔孙秦仲,周平王时为大夫。据《通志·民族略》载。秦仲受命讨西戎,秦种有子五人,长曰庄公、少曰康。周平王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干,使伐西戎。破之,于是以其先人大骆、犬邱地与庄公,俾嗣秦,而封其弟康于夏阳梁山为梁伯,建立梁团(夏阳今陕西韩城县),数传至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为秦所灭,其遗民就以图名“梁”为氏。,
    2、春秋时,晋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以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此则以邑命氏。
    3、战国初,赵、魏、韩三家分晋之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亦被称为梁国,后亦有梁氏。
    4、周平王之子姬唐,封于南梁,其子孙也以梁为姓。
    以上数支皆奉梁康伯为授姓始祖。梁氏发祥于龙丘、天水、安定郡,成为望族,因名“安定堂”。
    自开世太始祖康公起,历世人才辈出:三世祖许公字益耳,为晋大夫,生礼,礼生整,整生存、怀,怀生匡、辅、弼,辅生鳢。
    八世祖鳢公宇叔鱼,少居阜齐之千乘(千乘,汉县名,今山东青州高苑县)长居曲阜,从学孔子,列于七十二贤。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孑L庙,赠梁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封千乘侯,从其少居之乡也。妣曾氏,生周、同,周生乔、直,直生量,量生俊、休,俊生贤、质贲,贤生俨,俨生里、重。
    十五世祖里公、为秦大夫,生寿。
    十六世祖寿公讳有常。周赧王时为秦大夫。后为将军与士卒同甘苦。生干、乾。
    十七世祖干公,为秦将军,生观相。
    十八世祖观相公,为陈涉将尉,生婴、杰。
    十九世祖婴公,汉高祖时为将军,食邑于新安,生惠、连。
    二十世祖连公,汉景帝时为叶县令,生缙。缙生瑚、琏、璋,琏生刚、壮。
    二十三世祖壮公字子行号芝亭。汉昭帝时举贤良。生式。式生彰,彰生镐,镐生茂秦,茂芳,茂秦生巡、纯。
    ;二十八世祖纯公又名统字仲宁,公在西汉时仕州群,更始时为中郎将,安集凉州,拜酒泉太守。光武建武初,诏加宣德将军,封成义侯,更封高山侯,拜大中大夫,诸子皆为郎。后出为九江太守,定封陵乡侯。庄松、竦、恭。
    二十九世祖松公字伯孙,少为郎尚光武女舞阴长公主,迁虎贲中郎将,袭侯爵。光武崩,受遗诏辅政。永平元年,迁太仆。后以怨望下狱,生觉。觉生疏。
    三十一世祖疏公又名竦字叔敬。公少习《孟氏易》闭门白养,以经籍为娱,作《七序》班固见而称之曰:“孑乙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世序》而窃位素餐者惭”。尝曰:“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如其不然,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白娱,州郡之职,徒劳人耳。”辟命并无所就。生才、仲、美。
    三十二世祖才公,封乐平侯,官到大鸿胪,生裔。
    三十三世祖裔公字伯夏。少以外戚拜郎中,迁费门侍郎。顺帝永建元年,袭封乘氏侯。三年,帝选公女及妹妹掖庭,迁侍中、屯骑校尉;。阳嘉元年,女立为皇后,妹为贵人,加位特进、拜执金吾。三年,为大将军。永和六年,薨。赐溢忠侯。生冀、不疑、蒙。
    三十四世祖不疑公,初为侍中,永和六年,拜河南尹。建和元年,封颖阳侯,万户。公好经书,善待士,与兄冀不合,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皆先兄卒,不与延熹之祸。生经、络。经生智,智生鸿,鸿生柱华。
    三十八世祖柱华公,襄州刺史,生敏、勤。勤生鲁,鲁生虞,虞生绩、缉,缉生诗、礼、乐,乐生彦先、彦光,彦光生案。
    四十五世祖东公,五经博土,生澄、湛。澄生泉、度。度生仁览,仁览生梗,梗生敏功,敏功生宠、宪,宠生襄、褒,襄生惟讷,惟讷生铨、赅,铨生颐、颐,颥生友儒,友儒生嗣功、嗣先,嗣功生永思,永思生经,经生孚,孚生狱,狱生平克、子贵、了实,子贵生绍。
    六十三世祖绍公字继美,举进土第,广东提干。公事父母至孝。母疾,挂冠归。及母卒,守墓庐,手植松柏,号碧林亭,有甘露降,芝草生。苏东坡往见之,题其亭曰甘露亭,松曰瑞松。居南雄珠玑巷。为人粤始祖。生抚民、爱民。
    六十四世祖抚民公,举进士第史科给事中,生六子:永保、永安、永受、永定、永昌、永宁。
    六十五世祖永保公,进士第福建通政使司通政使,妣陈氏,诰封淑人。公由南雄珠玑巷迁广州又迁居古冈州(即新会)仓步巷。生子南溪。公葬开平县梁金山顶眠犬望月形,陈氏夫人墓在鹤山县八角台一名仙人下棋心上穴土人叫秦王点兵形。永安公及其后裔迁居南海、顺德、中山、佛山、三水各县。永受公开肇庆、阳江、阳春、恩平各派。
    永定公开东莞、增城、顺德各派。永昌公初迁新会东头里,后开新安各派,后又开四会各派。永宁公初迁新兴。
    六十六世祖南溪公讳绍洪,史部郎中,妣伍氏、许氏、赵氏,合葬台山市白象寺南溪村,象形。分派新会小岗、开平长沙、博健、杜冲、坪冲。都那朗、北潭官堂、恩平南坑各乡。生三子,大成、二成、三成。
    六十七世祖大成公,配林氏、张氏,生三子,少八郎、少九郎、少十郎。
    二成公讳立德配谭氏夫人,开小江衙前隔巷分派居住。
    三成公讳立功配劳氏,开恩乎三坑派,山葬恩平望斗峒o.
    六十八世祖少八郎公,生二子文一、文二。.
    六十九世祖文二公字居明,惠州儒学。配何氏卢氏,生三.子:国选、国田、国举。
    七十世祖国选公,妣谭氏,迁开平冲翼生二子:子行、子谋。
    七十一世祖子行公号临清,.妣甄氏居开平冲翼村。生梓一。梓一生邦杰、宗杰,邦杰生迁善、兼善、积善。
    七十四也祖迁善公讳汜一,号千峰居士,配程氏,元任参议官,生二子服、颐。
    七十五世祖颐公字子隆,号聪六。任崖州学正。生一子仲观,仲观生翼生、翼翔、翼壮,翼壮生铁轮、金轮,铁轮生乐耕、乐善、乐取、雪松、叔载、季华。
    七十九世祖善五公字乐耕,是学尹,配黄氏、朱氏。公与次子世杰公由新会横岭(对海新会古井镇)徙居台山市端芬镇西廓村。后乐耕公回横岭而终,为人台山始祖。
    八十世祖(即台山二世)世杰公讳应佐,字明昭,号雄宇,配谭氏,生永泰、永亨,自此在台山繁衍,开枝长叶,至九十五世朝杰、普慈、普慕。
    九十五世梁朝杰公字伯隽、号文夫。生于光绪三年(公兀1877年),十四岁就学于南海康有为的万木草堂,连学三年,他和梁启超一样聪明早熟:梁启超十二岁为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他十六岁为秀才,同样十七岁考中举人。因受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他成为维新派出骨干份子。戊戌(光绪廿四年)敬变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国外。梁朝杰则退居故乡讲学,曾讲学于荻海书院,又先后讲过宁阳书院、广海书院。后来,又曾任过广州初级师范学校的历史教员。1894年梁朝杰至美国,任三藩市华侨开办的世界日报主笔。清朝灭亡后,梁朝杰在美国继续担任世界日报主笔,凡四十余年。并创办文通旬报,他在美国号称出云馆主人。出版的作品有《出云馆集)、<梅花百咏》、《美游诗词存稿)、(梁氏小雅存稿》等。1958年逝世。
    梁氏自七十九世迁入台,台山以来,至今已繁衍到第一百世甚至一百零一世,人口约共10000多人,其分布情况如下:
    一、横岭房:见龙里、鸣风里、朝凤里、岐阳里、良边。新会兴基里、大安、新会石柱里、新会德隆里、江头村、神前村、新安村、闸仔里、新会普华坊、江门东华里、永兴里、复兴里、开平冲翼、良边、中山、沙坪、台山四九镇大圹。
    二、西廓房:西廓圩、西廓村、龙江、那蓬、瑞兴、獭山、龙华、香步、上墩、中墩、下墩、朗墩、龙派、石门、大阁、那行、龙田、敦和.里、向南村、尖岗、福安、广海东门、广海区边、那扶山蕉坑、都斛荷包、都斛丰江、台城西门街、台城洗布山、龙圹、墩寨梁屋村、那仁、寻皇、康洞、长圹、那陵寨、海亭、旗坛、桃石坑、汶村、陡门、金冈,海宴佑村坦、海宴竹美、龙窝、飞鹅朗、上川各村、下川岛的西坑、崩坎、兆窦、茶湾、飞沙里、大浪湾、三洲湾、小江西牛坪。
    三、龙池房:龙池新村、龙池旧村、洞潮、大堆、牛山、泰平、西栅旧村、西栅山顶、横江东华里、台城塔脚、上来、古逻、牛尾山、赤溪龙江里、都斛白石、白木朗、高田。
    四、麦巷房:麦巷旧村、曲·江、正面、官爱、祠前、龙安、蟠龙、中和、西圹、龙华、银江、江潮、大石、南海、里边一南昌(台城南门)江宁、官仁、洪都、上湾。
    本文作者简介
    梁国钧,生于1914年12月6日,端芬镇香步村人。1932年随兄出国,先后在北婆罗洲山打根学习制衣,在缅甸阿哈布当售;货员,在中缅运输局当雇员,1949年9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缅甸总支部为盟员,1950年1月由组织派遣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侨政处社会科当科员,4月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广州市第二届人代会,1951年6月回台山参加土、改,1953年任台山华侨事务科科员,1956年任台山华侨投资公司负责人,1958年任台山华侨旅行社副经理,1979年任台山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80年当选台山县六届人大代表,同年12月离休。1982年任民盟台山县委委员,1985年任《台山文史》通讯员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2

    主题

    3366

    帖子

    30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9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8-24 05: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old5 发表于 2007-8-23 12:34:14 :

    余文略
    余氏之始祖究在何方?据查阅余氏源流史籍及有关资料,得知有多种说法:①说是文王苗裔由佘有功于国,声名大振,卒后,子孙遂以祖名为姓,此乃余氏之始(见《余绍贤堂族谱》及有关余氏源流史料)。②说是大禹三子空又名罕,被封为余渡王,子孙后来就以余为姓氏。又说是大禹之裔孙少康之庶子无余,被封为越王,子孙又称余氏。(见《1975—1978年香港余氏宗亲会会刊》转载台北市中华电台播讲百家姓之介绍)。③说泰国、美国纽约、马来西亚、台湾基隆市均成立有徐、佘、涂、佘等姓宗亲总会,说徐、余、涂、佘同出一家(见1980年出版之《旅泰徐氏宗亲总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特刊》)。
    综合以上种种说法,我们可以肯定余氏出于黄帝一支血统源流。但究竟何种说法才对?对于“余氏源于大禹”和“徐、余、涂、佘同出一家”之说法,因我孤陋寡闻,又缺多量典籍查究,更没有条件到台湾各地实地查考,未克说明其所以然,故暂且不能否定,有待贤人文土加以阐明揭示。笔者认为,说由余是余氏之始,说来有理,并有史料根据。比如欧阳修撰之《襄公余靖墓志铭》内赞襄公“自少博学强记,举凡历代史记……无所不通。”可见襄公之博学多才,为史学专家,对余氏之源流,他自己撰写之《下邳余氏世谱序》内有一段文章说“按余氏之先世,出自黄帝之子玄嚣,又三世至弃,后三十世有苗裔曰由余,由余卒,其后世子孙以王父为氏,乃姓余也,此余族之始也。又据(姓氏寻源)也说余姓是秦由余之后(见辞源和康熙字典)。由此而知之,敛公后代子孙皆源于秦由余,即是说来源于文王,可以肯定无疑。故现以<余绍贤堂族谱)为主要依据,以源流广东、台山为主脉,简谈余氏之起源、蕃衍、史绩及名人。
    一、余氏之起源及蕃衍
    余氏之先世,出自姬姓之后,黄帝轩辕氏之流裔也。
    黄帝之子玄嚣,又三世至弃,掌后稷之官有功。封为有邰诸侯,自弃十六世,至文王昌、武王发、成王涌,封同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圩,曰唐侯。叔虞卒,子燮立,因唐有晋水,改国曰晋,是为晋侯。时晋公族有由余者,叔虞之二十世孙也。以国家多难,末族难挽,不忍目击,乃去晋,游戎。戎王以为佐,国日富强。襄王二十六年乙未(公元前626年),戎王使由余觇秦,穆公知其贤,数使人间要由余去戎归秦。秦穆公以客礼待之,徐访以伐戎之策,穆公三十七年遂伐戎,益国十二,辟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吕公往贺,赐秦以金鼓,命为西方诸侯伯。时周襄王二十九年戊戌也(公元前623年)。由余卒,其子孙遂以王父宇为氏,乃姓余也。此余族开姓之始,发祥地为下邳郡(即今江苏省邳县),此余姓下邳郡之所由来也。
    其后,至唐开元八年(公元740年),有佘钦为大学博士,居歙之休宁(今属安徽)。历五世而至敛公,析居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新安村。唐僖宗时(公元874--888),因黄巢之乱,徙居邵武之光泽(今福建)。戏公生三子,长于曰从,避五季寇乱,迁居广东韶州曲江拔萃坊。次子曰咸,迁江西南昌。三子曰衮,迁浙江钱塘。从公之长子曰荣,荣之长子曰庆,庆公之长于曰靖。从此,后世子孙奉祀余靖为始祖第一世,并视韶州为始祖发祥地。
    一世祖靖公(公元1000-1064),世居广东韶州府曲江县拔萃坊。生三子六女,三子分别以天地人为字派。长子伯庄公(天手派余XX堂),次子仲荀公(地字派余象贤堂),三子叔英公(人字派余绍贤堂)。长女适方员外郎郭思愈,次女适屯田员外郎孙邵,三女适宿州观察使周熊,四女适秘书郎章淳裕,五女适越州上虞县主簿张元惇,六女当时尚幼。
    二世祖伯庄公(天字派余XX堂),早卒,生子嗣光。其子孙分居潮惠两府者,宗枝蕃衍,以饶平为巨族。江西余秋山是伯庄公之裔孙。
    二世祖仲荀公(地宇派余象贤堂),生三子,长子嗣隆,生子兀寿,自韶州曲江迁往湖广(湖北省)鄂州,其后有迁居新会·、开平及台山儒林里人字股各村及台山桂水、三合等地。次子嗣昌,生有七子:偕、俣、份、仁、倬、侃、俨,自韶州曲江迁往东莞等地。三子嗣功,生子元吉(居处未详)。
    二世祖叔英公(人字派余绍贤堂),生四子,长子嗣立,生子元桂,子孙分居开平、恩平、台山、阳江、阳春、新会、中山、肇庆、南海、梧州等地,次子嗣京,生三子:元桢、悦、傲(世居韶州曲江)。三子嗣祖,生子远明,子孙世居潮州府城。四子嗣襄,生子攀龙,自韶州曲江迁南海西樵江边乡,子孙审衍。
    三世祖嗣京公,乃叔英公之次子,嗣京公之长子四世祖元桢公生玺公,五世祖复公生巩公,六世祖巩公生意公,七世祖意公生陵岩公,八世祖陵岩公生师箕公。以上历代世居韶州曲江。
    九世祖师箕公,生五子,长汉老、次唐老、三国老、四椿老(早卒)、五季老c于宋理宗绍定元年戊子(公元1228),时师箕公46岁,由韶州曲江携五子迁居古冈州(即今台、开、恩、新、鹤五邑地方),定居新会华萼荷塘乡。后来子孙蕃衍,又有分居南海西樵、顺德、中山、东莞、番禺、肇庆、新兴、阳江、博罗、潮州及广西、云南、湖北等地。师箕公之五子,先后并排合葬在新会荷塘南村附近,名叫“五老坟”,喝作“岭上峨眉形”。民国十二年(1923年)重修。1996年,香港余氏宗亲会和余风采五堂会合捐15万港元,又重修一新。有史以来,各地余氏经常组织宗亲到此祭扫祖墓,如今,荷塘南村成为各地宗亲联谊活动之中心。
    从十世祖汉老公开枝,是五邑地方,特别是台山余氏开大族之源。汉老公生四子:长子谦翁,子孙分居台山儒林里人字股各村,及台山那旺、南坑、广海、冲蒌、台城、白沙、上川、四九,也有开平、新会、鹤山、阳江、阳春、高要、中山、广西等地。次子谓翁,迁居顺德黄连(生子未详)。三子详翁,生七子,迁居开干。四子询翁。子孙分居台山、开平、恩平、新会、鹤山、中山,阳江等地。十一世祖谦翁,生三子,点翁、然翁、烈翁,长子点翁,生子应龙(居处未详)。次子然翁(出继询翁),生二子:长子应星,次子应昴。应星祖房子孙,始居台山里边村,后分居台山儒林里上字股各村,及台山三合、那旺、白沙,也有开平等地。应昴祖房子孙,始居台山里边村,后分居台山儒林村大字股五乡堡、六乡堡、九乡堡、六股围所属各村,及台山三合、那旺,广海、海宴,也有开平、恩平、鹤山、新会、中山、阳江等地。谦翁之三子烈翁,生七子:南龙(居台山),潜龙(居新会),跃龙(居台山),翔龙(居阳春),兴龙(居台山),元龙(居台山),会龙(居开平)。
    往后,靖公之子孙世代蕃衍,以我台山余村里而言,至今有的地方,已蕃衍到近四十吐,时近千年历史。余氏人口分布甚广,遍及全国广东、福建、湖北、广西、云南、湖南、河南、江西、海南……等省,广东省内遍及台山、开平、新会、鹤山、恩平、南海、番禺、广州花地、中山、东莞、顺德、肇庆、新兴、阳江、阳春、博罗、高要、韶州、乐昌、潮州、惠州等市。其中人口聚居最众者可算台山,而三八镇又为台山之最。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台山市余族在家人口分布在22个镇,67个管区,203条自然村,31000多人,其中三八镇占13个管区,109条自然村,16500多人。旅居海外人口比在家人口还要多。另有原属台山荻海余村里6个管区,70条自然村,8000多人,于1953年才划归开平县。
    自靖公二十四世开始,先贤曾为台山荻海余村里诗撰字派:“国守世传,隆英表章。中和毓庆,绪振名扬。昌其滋大,显耀荣祥。”“国”字是二十四世,依次至“祥”字是四十七世。(“中”字以下是余廷槐翁(台山冲蒌人)续撰,因远祖有讳庆者,故“毓庆”有改为“礼乐”)。
    二、余氏之史绩及名人
    余氏始祖第一世余靖,原名希古,字安道,一字崇嵩,号武溪,谥襄。尊称忠襄公,简称余相,故居地称余相巷。宋真宗咸平三年庚子(公元1000年)三月,出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公元1064年)六月,薨于金陵(南京)秦淮亭,享年65岁。安葬于曲江城西四十里龙归乡成家山之原(今韶关市武江区西联镇甘棠乡)。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三月,余靖应试科举,登进士第,朝廷授官赣县尉,后历任秘书丞,集贤院校理、右正言、知制诰等朝官。其一生功业,大致上以“经制五管,出知六州,三使契丹,两平蛮乱”来概括。庆历三年(1043),他与欧阳修、王素、蔡襄为四谏官。晚年,宋仁宗曾加封他为尚书左丞、集贤院学土、知广州兼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仁宗死,英宗即位,又拜余靖为工部尚书。余靖死后,英宗闻之,辍朝一日,以示哀悼。朝廷特赠刑部尚书之衔,迫谥曰襄(后人敬称余靖为“余襄公”由此而来)。
    余靖公是北宋历史名人中之一人。他是继唐代张九龄之后岭南又一位甚有作为,甚有造诣,颇有影响之历史名贤。是北宋一位很有远见之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一位善于治乱、敢于临危受命、勇于实践之改革家。他自少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举凡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释道经卷,无所不通。他文武兼备,学问造诣高深,有许多著述、奏议、沦文,深得朝野嘉许,并被后人编成《武溪集》、《余忠襄奏议》、《余靖诗选》等书籍,连同他本人所著之《谏书》、《三史刊误》、《汉书刊误》、《契丹官仪》、《三朝圣政录》等,均成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一部分。
    继余襄公之后,历代子子孙孙,数风流人物,不胜枚举,现以台邑为主,又有史料记载者,略举一、二。
    明末清初,余族出现两位抗清义土,——是余守踞(开平水口入),二是余富彦(原台山今开平荻海三围乡人)c
    清道光年间,六晶地方官余灼(台山附城桂水乡人)。台山有六进士,余族占二名,一是文进士余家相(台山三八里边乡人),二是武进土余廷保(台山三八同乐乡人)。
    原台山荻海余族乡村,昔日统称儒林里,清末宣统元年,科考求功名,儒林四瑞人选,大岭村余瑞龙(别名友夔)、余瑞瑚(别名仲珊)兄弟同科中拔贡;龙头村余瑞銮(别名叟鳌)、余瑞麟(别名翔波)兄弟同科中秀才。
    今载人<台山文史》之著名侨领:余杰民,曾任美国加州参议员,现任美国太平洋牙医大学博士等要职,所任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建树甚多(台山附城桂水乡人)。余哲夫,是自学成才之美籍华人青年画家。其作品参加美东地区画展,轰动美东艺坛,参加加州博物馆世界性现代画展等,累获殊荣(台山三八岗美乡人)。余宏荣,是加拿大温哥华历史上第一位华人政议员,热心华侨社团工作,成绩卓著,其名字在华人社会中享有崇高之荣誉和威望(台山三八降冲乡人)。
    抗日名将——余程万师长(1902-1955),台山三八涨村人。在常德会战时任国民党第74军中将副军长兼57师师长,1943年冬余师长率八千之师守卫湖南常德,抗击日军五万多,孤军奋战16个昼夜,毖伤敌一万多人,打击了日寇侵略气焰,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载人<台山近代航空人物录>之飞行员:余百炯、余仲奎、余平想、余裕宗、余见友、余柏仲、余东华、余拔峰(已阵亡)、余喜泮(已故)。
    为纪念余忠襄公,各地都建有忠襄公祠。韶州忠襄公祠,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位于韶关市建国路,于抗日战争期间被破坏不堪,后当地人将其改为平房居住。1997年,各地海内外余氏族人已筹集巨资,重建为余忠襄纪念馆。台城忠襄公词,建于台山城草朗街(已不存在)。会城忠襄公祠,位于新会城仓前街。建于明朝崇祯九年(1636)民国十八年(1929)更名为余风采纪念党,至1990年,香港余氏宗亲会捐资12万港元重修一新。荻海忠襄公祠,位于台山荻海埠茭荻咀,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落成于民国四年(1915),择吉农历二月十七日太祖升座。省城武溪书院,建于广州市仙湖街,曾为安道中学校址,今已不存在。泰国忠襄公庙,位于髡罗,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初五日午时升座。
    忠襄公迁右正言。蔡襄赠诗:“御笔亲除四冻官,传喧朝野竟相欢。当年流落丹心在,自古忠贤得路难。必有谋猷裨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世间万事俱尘土,进取功名久远看。”“风采”二字源出于此。明朝弘治十年(1497)春,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余靖在朝时言谈、举止、仪表之风采,在韶关市始建“风釆楼”。至民国十八年(1929),曲江县政府开辟城厢马路,拟毁楼以便交通。余氏族人共同商议,并通过当时驻节韶关之第一军长余汉谋出面,请准政府保留此楼,依址改建宽度,与马路相埒,由路面上至楼底高22米,横跨风采路,落成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风采楼现已成为韶关之特别标志。1960年,经韶关市政府批准,风采楼和余墓基均列为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香港余氏宗亲会捐资5万港元,和余靖墓同时重修一新。此后,前来瞻仰之海内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韶关风采楼已成为世界各地余氏宗亲为纪念余靖公所建之风采楼(或风采堂)之母楼。旧金山风采楼,现为全美余风采总堂,上层崇奉忠襄公神像;美国、加拿大等国务大城市都有余风采堂;香港有余氏宗亲会和余风采五堂会,香港余氏宗亲会每年在该会纪念堂举行春祭太祖大典,例定在农历二月十七日举行,籍资纪念;荻海风采楼,是荻海忠襄公祠之后楼,上层崇奉忠襄公神像,神像对联为:与唐相风度齐名拔地双峰贯日月;为宋史冻书生色擎天一柱壮山河。”
    此外,后人还把“风采”一词和“武溪”—词,广泛用来赞颂余靖公之为人和品格,以及形容人或物之美好形象。各地中、小学校、街道、乡村、商店……等也以“风采”和“武溪”为名。如以荻海忠襄公祠为校址开办之风采中学,开平祥龙洲风釆华侨中学、台山三八镇武溪中学、荻海风采路、东河武溪路、开平水口武溪乡……等。台山、开平还有——份余族《风釆月刊》,美国有一份《风采季刊》。其中武溪中学,是由旅港宗亲余树泉、余锦、余恺庆、余璞庆、余润梁、余益民、余博扬等带头捐款,香港余氏宗亲会、余风采五堂会、余绍贤堂……等堂会,及美、加各余风采堂鼎力支持,以及海内外余氏宗亲1500多人,热心捐资共1300多万港元,于1986年兴建之一所新型完全中学。办学I真年来,发挥侨资办学优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成绩斐然,荣获“台山市最佳学校”称号,成为台山市侨资办学最突出学校之…。兴办武溪中学之带头人——台山市三八镇六槐管区旅港乡亲余树泉,历任香港余氏宗亲会会长、武溪中学董事长,他先后为兴办武溪中学计共捐资达450多万港元,早在1991年,他被授予“振兴台山贡献奖”,1997年,又先后荣获“台山市荣誉市民”、“江门市荣誉市民”称号。其桑梓情浓,热心公益、兴学育才之美德,在海内外乡亲中有口皆碑。
    本文作者简介
    余文略,1925年生,台山市三八镇人。从1951年开始执教历32年,1983年退休后,为发挥余热,又在三八镇侨联会任副主席,工作了12年,于1995年才又休闲居家。退休期间,一直兼办余族《风采月刊》任副总编辑,1995年辞去副总编辑之职,现任《风釆月刊》社常务委员、通讯员、兼任《台山报》及《紫阳月刊》、《密冲通讯》、《溯源月刊》、《新宁杂志》等侨刊通讯员。一向喜爱文艺、书法,1992年和1997年著作有《浪花集》和《秋花集》。

    纽约余风釆堂主席余钢深先生

    (多谢老伍哥提供姓氏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402

    帖子

    408

    积分

    排长

    积分
    408
    发表于 2007-8-24 11: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幾時讲林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11: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龚氏

    龚子明
    关于龚氏的来源所有古籍的记载都异口同声,看法一致。譬如,古今姓氏辨证指出:“其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汉有龚遂。,”姓纂则指出:“共工后有共、龚二氏。”万姓统谱也指出:“龚氏之先共氏,避难加龚,望出武陵。”一说,黄帝臣共工司水土,子句龙继其职,其后为龚氏。据此,龚氏是以祖先的官职及名的一宇组成的。
    龚氏源自上古共工氏,由土:述文献看来,是丝毫不容置疑的。同时,在过去漫长的好几千年时间里,也一直未曾发现他们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记录。因此,龚氏可以说是一个一脉相傅,血统单纯的大家族,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是颇为少驰的。龚姓男女之间论婚娶,是一向不被允许的。共工氏是上古时期一个几乎与黄帝的姬氏之族分庭抗礼的显赫家族。四千多年前,他们被列为所谓‘四凶’之——,被圣君虞舜流放到现在的河北、辽宁一带,并且开始以单字的“共”为整个家族的姓氏。然后,经过厂若干年代他们为了避仇,又分别改变了自己的姓氏,有的在原来姓氏“共”的左旁加上三点水,变成了“洪”氏;有的则在“共;’字的上面加上一个“龙”宇,成为了“龚”氏。两个姓氏尽管在外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全部有包括“共”字在内,十足显示了他们的不忌本源,更明白表露了他们的所自来。由此看来,长以来在我国各地一直都是族大人众,很有名气的“龚、洪”二姓,实际上根本就是系出一源的同一家人,彼此间的关系亲密异常呢!“龚氏”正跟他们谊属兄弟的“洪氏”一样,过去的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以我国较南方的苏、浙、皖、赣一带为繁衍中心,并且很早便播迁到了闽、粤之地。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的历史上找到许多具体的证据。“二龚”在我国历史上名气响亮,所有读书。人都知道:汉代有两位著名高逸之土“龚舍”和“龚胜”。这两位深受历来书生心仪的高士,正是距今大约两千年以前汉哀帝年间的江苏武原和彭城人土,由此可见“龚氏”在江苏的悠久渊源。“龚舍”是一位精通鲁诗的学者,贤名远播。汉哀帝曾……/再征召他出来做官,可是三番两次都被他所婉拒,甚至平帝还特别遣派使者亲自登门请他出来当泰山太守,他也当不了几个月,就“上书乞骸骨”而辞退。后来又拜他为地位崇高的光禄大夫,也一样不肯接受。视富贵如浮云,为后读书人塑立了不朽典范。“龚胜”也一样好学明经与崇高名节而称。他虽然曾于汉哀帝时应诏为光禄大夫,但于王莽秉政时即悄然隐退乡里。后来,王莽;纂国称孤道寡,仰慕龚胜的高名,曾经奉印缓、鞍车驷马,恭恭敬敬地征拜他为上卿,可是,龚胜却在“吾受汉厚恩,岂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叹声中,绝食而死,高洁志行,垂诵千古。
    台山市的龚姓是500年前由韶关南雄珠玑里迁来的,现共有户数600多,人口超过3000,他们分别居住在海宴镇望头村、大覆坡、坦安村、沙栏镇硕仁村,白沙镇龚边村、东村、长庆村、田心村(其中以望头、长庆、东村三村最大,人口最多)。
    本文作者简介
    龚子明,1937年2月出生,台山市海宴镇人,从事教学工作43年,获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历任小学、中学少先队辅乎员、大队辅导员、语文科教研组长和小学校长等职,先后30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工会积极分子、五好教员和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1995年获台山市教改百花2等奖。在职期间曾连任台山市政协第七届和第八届委员,海宴镇联络组副组长,1993年1月被评为先进委员,受到市政协的表彰o1997年12退休。现在《海宴侨刊》社工作。
    久以来在我国各地一直都是族大人众,很有名气的“龚、洪”二姓,实际上根本就是系出一源的同一家人,彼此间的关系亲密异常呢!“龚氏,,正跟他们谊属兄弟的“洪氏”一样,过去的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以我国较南方的苏、浙、皖、赣一带为繁衍中心,并且很早便播迁到了闽、粤之地。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的历史上找到许多具体的证据。“二龚”在我国历史上名气响亮,所有读书人都知道:汉代有两位著名高逸之土“龚舍”和“龚胜”。这两位深受历来书生心仪的高土,正是距今大约两千年以前汉哀帝;年间的江苏武原和彭城人土,由此可见“龚氏”在江苏的悠久渊源。“龚舍,,是一位精通鲁诗的学者,贤名远播。汊哀帝曾;再征召他出来做官,可是三番两次都被他所婉拒,甚至平帝还特别遣派使者亲自登门请他出来当泰山太守,他电当不了几个月,就:“上书乞骸骨,,而辞退。后来又拜他为地位崇高的光禄大夫,也一样不肯接受。视富贵如浮云,为后读书人塑立了刁;朽典范。“龚胜”也一样好学明经与崇高名节而称。他虽然曾于汉哀帝时应诏为光禄大夫,但于王莽秉政时即悄然隐退乡里。后来,王莽;纂国称孤道寡,仰慕龚胜的高名,曾经奉印缓、鞍车驷马,恭恭敬敬地征拜他为上卿,可是,龚胜却在“吾受汉厚恩,岂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叹声中,绝食而死,高洁志行,垂诵千古。
    台山市的龚姓是500年前由韶关南雄珠玑里迁来的,现共有户数600多,人口超过3000,;他们分别居住在海宴镇望头村、大覆坡、坦安村、沙栏镇硕仁村,白沙镇龚边村、东村、长庆村、田心村(其中以望头、长庆、东村三村最大,人口最多)。
    本文作者简介
    龚子明,1937年2月出生,台山市海宴镇人,从事教学工作43年,获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历任小学、中学少先队辅乎员、大队辅导员、语文科教研组长和小学校长等职,先后30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工会积极分子、五好教员和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1995年获台山市教改百花2等奖。.在职期间曾连任台山市政协第七届和第八届委员,海宴镇联络组副组长,1993年1月被评为先进委员,受到市政协的表彰。1997年12退休。现在《海宴侨刊》杜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11: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雷、方、邝氏
    邝伟南
    、雷、方、邝三姓源流概说
    关于雷、方、邝三姓来历,邝氏族谱记述如下:“按吴邝氏之先,始自方来,方氏之始,本于神农,得姓曰雷。系神农氏(即炎帝)八代孙帝榆罔之子也,居雷泽以雷为氏,相黄帝.伐蚩尤,得胜有功,封于方山,食其邑,因氏焉,历商周汉代,有伟人见于经史,亦复不少。”方氏族谱关于方氏根源:“方家之先,出白神农,神农娶莽水氏女,生临,临生帝承,帝承生帝明,帝明生帝宜,帝宜生帝来,帝来生帝里,帝里生榆罔,榆罔生雷,封于方山,因地为氏焉。”《新百家姓》一书关于雷姓来源:“相传黄帝有个臣子雷公,他的后代称雷氏;关于方氏来源:“古帝榆罔(神农氏之后)之子雷,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县西北25公里处,东北距郑州105公里,距少林寺60公里。)后代随以地为姓:”《新百家姓》关于雷、方两姓来源与邝氏族谱所记相同。也就是说,神农八世孙帝榆罔之子居雷泽,以雷为姓,他助黄帝立了功,为表彰他的功迹,黄帝封方山于他。后子孙以地(方山)为姓,取方姓。传至江南方氏六世祖方殷符翁,生七子,长廷康、次廷年、三廷范、四廷远,以上四子均取方姓。五子廷英(江南方氏七世祖),生三子,长子以平,号三七,改取邝姓,宋高宗年间(公元1129年)迁居广东南海大镇乡。也就是广东邝氏始祖。因此南海市大镇乡是邝姓发祥地。次子翔,居湖南。三子朝,居南京等地。六子廷辉,改姓旷。七子廷韬,改姓白。.
    综上所述。邝氏之先,始自方,方氏始自雷,雷、方、邝三姓流出一源,根伺枝分。建在开平市水口镇中山东路的溯源家塾,门联曰:源同一脉,衍以三宗。肯定了雷、方、邝三姓根同枝分、同源分流的关系。
    三姓宗族团体组织名曰“溯源堂”。溯源堂组织建于何时,有待进一步考证。最早的开平市水口镇溯源家塾建于清道光26年(1846)年,其次是美国二埠溯源堂始建于1859年,已有148年历史,美国大埠的原宗公所始建于1880年,大埠溯源总堂始建于1886年。溯源堂历史悠久,组织遍布世界各地。如美、加各大城市、古巴湾城、新加坡、菲济、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缅甸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设有溯源分堂。可以说,凡有三姓宗亲的地方,都建立起溯源堂。溯源堂组织健全,有章程,职员每年改选一次,全美溯源总堂设于美国大埠每三年召开一次全美溯源堂恳亲大会。1995年5月21日至25日,第21届恳亲大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溯源堂经济实力雄厚,设有奖教奖学金、;助学金、嘉奖金、敬老金、救济金等各种奖励福利基金。1926年还在台城创办了族刊《溯源月刊》,美国总堂创办了《溯源季刊》,它们起到了联络宗亲、沟通宗情、侨情、乡情的作用,把宗亲团结在溯源堂周围。
    雷氏源流及居住分布
    雷氏起源,据族谱记载,神农氏八代孙帝榆罔之子,居雷泽,遂以雷为氏,始得姓曰雷。相黄帝有功,黄帝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县西北)。这是雷氏起源。历夏、商,周以及唐,奕世相传传至唐朝,辅国武臣雷万春将军,与县令张巡、许远镇守睢阳(古县名,以在睢水之阳得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公元757年,安庆绪(安禄山次子)遣将带兵十余万攻城,雷万春奋勇抵抗。在一次战役中,他身中六箭,面不改容,岿然不动,指挥若定,坚守城池。最后因外援断绝,饥不能戏,城陷,与张巡、许远等大小战将36人被俘,从容就义,其忠勇英烈事迹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万舂公十五世孙,河南大宗…世祖云蒸,讳铖,字金威,号操垣。操垣公年少,父亡,孤苦伶仃,建籍于河南开封府祥符县(旧县名,1993年改名开封县,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
    万春公十九世孙,河南云蒸公五世孙,广东雷氏始祖,讳兰,字馨斯,宦名朝翁,号芝堂,因值金兵乱,遂南下建籍于广东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登进士,任南雄二守(古代州郡行政最高长官,明清称知府)。子二人;长曰豫,次曰复,是时朝翁与恭人(元朝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阎氏相继而殂,合葬于南雄之寿山。后遭“皇妃之变”,豫、复二公各偕其子迁移于羊城。不久,豫祖卜居于番禺韦涌。时咸淳九年八月(公元1273年),有子三人曰福、禄、寿。复祖则于咸淳九年(1273年)甲子夜迁居于新会县之古博都(相当于现开平市水口辖区)。延蔓于文章都(相当于现台山市大江、公益、水步镇辖区)斗洞里,子孙分居于沙岗、塘面、新塘基、独岗、曹岗、吕边、张良边等十多村。自二世祖复公于公元1273年迁台山市大江塘面乡(现大江镇石桥管区中间村)以来的720多年间,雷氏枝繁叶茂,子孙昌盛,人丁兴旺,
    现分居在台山市公益镇的张良边管区;大江镇的石桥、河木、大塘、棠棣、新大江、拱桥、里坳、陈边等八个管区;水步镇的井风、茅莲、长坑等三个管区共95条自然村,人口约1.5万人以上,另分居在由九镇、台城镇、三合镇、冲蒌镇、斗山镇等28条自然村人口约6千人。朝翁七世孙,讳昂,字伯显,迁居于台山海宴,现分居于海宴镇河南、新河、沙头、澳村、沙边、汶村镇的沙浦、雷许村、上坑等人口约5200人,皆是伯颐公之后裔。公卒于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7月20日,享年67岁。此外,朝翁七世孙积善公及十三世孙文力公迁居中山市沙涌即现在中山市环城区渡头村,现在人口约五千多人。据上述不完全统计,居台山雷氏.共约3.1万人。此外迁居阳江:的有八世祖观保公,九世祖癸长公,阁、斌等四公。
    方氏源流及居住分布
    自炎帝八世孙帝榆罔之子雷受封于方山,后子孙以地》1/姓,方姓白此始,世代相传,夏朝相公,周朝淑公,秦朝覆公,汉朝宏公,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故方氏厉河南郡。汉朝宏公,遭王莽;之乱,举家迁徙至江左,因此,江南方氏以宏公为始祖。;至唐叔公,唐宦家大中八年(854)甲戌进士,任都督府长史,从二品宫,因宫入闽,世后莆田,为福建莆田方氏始祖。莆田乃方氏发祥·地。叔公生殷符,殷符生七子:廷康、廷年、廷范、廷远、廷英、廷辉、廷稻,田稻。三子廷范,生六子:仁逸、仁岳、仁瑞、仁逊、仁载、仁远。兄弟六人均中进士,时称“六桂”,均任唐朝要职。至第九世宗元公因官由闽入粤,生三子,为南海、番禺、中山、开平、新会等县方氏始祖。莆田方氏十二世祖广东方氏十世祖方道盛(生于宋理宗淖佑五年(1245),宋度宗二年(公元1266年)考登进士,同年御选为驸马。酝宋末宋元交战,1278年6月随宋室撤至广东新会崖山,建立行宫,元军南侵,宋元两军在崖山海面进行大决战,宋朝大败(新会古井镇崖山祠现在是著名的名胜古迹游览区,又是该市的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母令诸皇亲择地而居。驸马道盛公携宋度宗长女信安公主赵庄懿迁新会古冈州旷康都(现开平市茅冈),后分居古它茅冈,始立开平方氏一世祖:道盛公终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清顺治年间始建驸马祖柄,祠址在现开‘厂市圹口镇宅群管区庙边村。该祠大门口上方刻有“驸马方公祠”,楹联曰:“婚联宋窒,派衍莆田”。至莆田方氏第,21世纪(即开千方氏第10世),艮、坤、巽、渐四公由开平圹古宅迁台山下川上南澳村届住,至今约五百年历史,该村建有驸马方公祠。莆田方氏十,一世(开平始祖道盛公是十二世)宗一公,于宋理宗年间(1240年前后)由新会马涌迁下川水洋村,始立一世祖,该村建有宗一方公祠。
    方氏后裔集中居住在下川镇平埠、南澳、家寮、牛圹、水洋等15个管理区的21条自然村,共约750多户3430多人。
    邝氏源流及居住分布
    邝氏之先,始自方。江南方氏支系七世祖方廷英,生三子,长子以平,;讳询,号三七,改取邝姓。宋高家,建炎三年(1129年),邝询在宋朝廷任内侍(传达皇命的小官吏)。三月,发生“苗刘之变”,询公忖思朝政动乱不安,于1129年4月全家南迁广东南海大镇乡尚书朗里,构庐建业,教子成名。询公也就是广东邝氏始祖,南海大镇乡也就是广东邝姓发祥地。
    以平,生四子曰谚、让、诚、谆。谆公生三子,长子一元、次子一声、三子一俊。谆公1142年登进士,1146年登科,1152年膺任临安京城大尹(汉代都城行政长官称尹),1168年,诰封光禄大夫(官名,主要掌管皇室的膳食),太子太保(辅助皇太子的官)直城侯爵。何、冯夫人荣膺正一品夫人之封。谆公官居临安60年之久。1217年,元兵攻宋,谆公上疏缓金伐元,次年被贬辞朝,带领全家南迁惠州河源县,1219年愤闷而死。谆公逝世后,兄弟三人,秉承遗嘱,遵从父命,分居各处。一元公以世臣之子,留居河源,长守父墓。一声公迁新会县古冈(历史上曾置冈州,州治今新会城、,故会城又名冈城,新会又名冈州,古冈山在新会城附近,“古冈独松真茂盛”,是新会县八景之一),为新会、开干、台山三县邝氏之祖。一俊公返居南海大镇乡。
    三世祖一声公生于1155年10月2日,终于1246年7月8日。26岁登第进土,点为朝奉大夫,刑部主政,历任刑部主事、国子监祭酒、尚宝司署、钦差提督、刑部尚书,诰封太子太保、朝奉大夫等,前后达三十余年。谆公逝世后,一声公于1225年由河源迁新会古冈,后又迁古博里潘村甲。木房(现属开平市辖)。
    一声公生二子。长子讳奎,字公昭,是开平潘村邝氏之祖。次子讳兴,字公表,生于1197年9月9日,终于1269年3月。公表公于宋理宗淳佑年间(1241—1252年间),由潘村迁至新宁县冲云堡忠心村(现属台山三八镇冲云管理区忠心村)。四世祖公表公是台山邝氏始祖,忠心村是台山邝氏发祥地。
    邝氏子孙繁衍昌盛,枝繁叶茂。自四世祖公表公至今约800年问,由第四世繁衍至33—34世,在台山有13835人,分居在全市12镇的154条自然村,
    公表公生四子:长子道吕、次子道真、三子道荣、四子道进。三子道荣无嗣,实际是道昌、道真、道进三大支系。道昌系:以台城仓下管区为基地,分居在台城、四九两个镇的三个管理区24条自然村,365户;1418人。其中24世祖集充公由仓下迁居四九镇圹田管区莲圹村、中村,32户122人,四九镇松头管区龙安村5户30人。
    道进系:子孙集中居住在斗山镇福场管区东洋村,及三合镇马山口村、下马迹村,125户600人。.
    道真系:居住遍布于全市12个镇123条自然村,2345户,10131人。
    道真系又可以按七世祖仪凤、天锡兄弟分两支系。
    仪凤支系:以三八镇新余管区洞美村为基地,分居于附城、三八、三合、四九、都斛、赤溪等六个镇,七个管理区的10条自然村,116户,526人。
    天锡支系:是台山邝氏最大的支系,遍布全市35个管区的113条自然村,2229产,9605人,其中又可分冲云与岭背分支。
    冲云分支(现三八镇冲云、·云东、新余三个管区总称)以冲云为基地,分居在六个镇12个管区,54条自然村,共1044户,4559人。
    岭背分支是以13世祖金华(云岫)由冲云迁居岭背繁衍的,以附城镇岭背为基地,子孙分居于三合、四九、附城、那扶、都伏等镇的14个管理区,38条自然村,共804户3395人。刘真洞分支是以刘真洞为基地,12世祖郭安后裔,分居于5个镇9个管理区21条自然村共381户,1651人。
    本文作者简介
    邝伟南,1934年出生,祖籍台山市四九镇大圹管区茶坑村。1951年开始,曾在四九乡政府、台山县供销合作总社、台山县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台山县深井公社党委会、台山县二轻工业局任职,曾获“从事政工工作三十年”、台山报“优秀通讯员”等奖励,著有《台山二轻工业志》,参加广东省二轻工业志编写工作。1994年退休,1995年任《溯源月刊》常务副总编辑至现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4-20 08:09 , Processed in 0.3668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