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old5

[分享]台山姓氏源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11: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谭氏
谭永宏撰文谭朝孜整理
“谭”,在古代,属于姬姓的一支。周文王的一个后裔,受对于“谭”(即现在山东省济南市龙山镇东北)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诸侯国:谭囝。:
公元前698年,和谭囹邻近的大图齐的国君齐喜公死了,由他的长子齐襄公继承君位。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即以后的齐桓公)都逃跑到国外避难。当公子小白路经谭国的时候,潭君对他很冷淡,没有接待他。公元前685年,齐国的大夫高奚派人从莒国把公子小白迎回齐国当国君,这便是齐桓公。齐桓公即位的时候,谭国没有派遣使者去祝贺,引.起齐桓公的不满。于公元前684年派兵把谭国灭了。谭君逃到菖国(现在山东菖县)去,他的后人就“以国为姓”,称作潭氏。
原始谭氏远祖讳号号征音翁,自东周列国时辅齐为太史?居于弘农都,称为弘农齐郡,配毛氏淑人,生二子,长滕,次昭。传至十六世,(唐朝)十六世祖讳世绩,号彦威,是大唐吏科都绐事,由湖南长沙湘谭县徙居刁;江西虔州,大宋乾撼年间,陈桥兵变,宏轶翁与妣由江西虔州西后村,迁入厂·东南雄府始兴县珠玑巷居住。弱为人粤始祖,讳虔,字崇纪,号宏轶,宋建隆资政大大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加封三千岁,生二子,长子洪翁,次子瀚翁。
虔翁祠建于广州城隍庙后街旧仓巷口(即今越华路)。清乾隆年间,幸庄、有恭取回重修宏轶书舍,设立“光裕堂”。抗日期间(民国二十七年五月间)遭日机空袭,全座荡然无存。另有谭氏宗祠建于禅山沙仔尾宝山铺。
二世伯祖讳洪翁,字文彦(叠山),号少参,宋庆历间登进士承务郎,任广东儒学提举。配曾氏,生一子,讳嘉言,字芝水,号知美,宋熙宁间登进士,特授博士。
二世祖讳瀚翁,字文江(美水),号少浩,宋资政大夫吏部侍郎,配关氏,诰封二晶夫人。生一子,讳伯仓。瀚翁坟葬于广州白云山,祠建于台山城龙藏里,立“思源堂”。
三世祖讳伯仓,原名焕,字云扶,号松雪。宋乾道年间中经元连捷进士,特授资政大夫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恩荣九锡,诰封三代。配张氏,生八子,皆为大夫。伯仓太祖谭氏大宗祠于清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建在金鱼塘分府衙门。
四世祖朝安太祖祠建在广州市小马站,创于清道光十五年三月初十。朝安生三子。
四世祖朝政居番禺县小龙村;朝瑞居高要县;朝用居乐昌县乎浦;朝贵居东莞县;朝贤居阳江县雅韶村。
五世祖达翁,宇廷显,号待聘,奉议大夫,配何氏,生六子。
五世惟日居高明县;琰翁居长沙;瑶翁居阳春。
六世祖慕凌太祖祠于清雍正十——年建在新会城金紫街。
十世兴龙居恩平县吴德,起龙居新会县城西门,显龙居中山县小榄镇。
六世祖慕凌公又是四邑之始祖。公乃五世祖达翁之四房遗烈翁之后裔。公初居新会县古冈州,随迁白龙池。慕凌公传至
七代裔孙子政公,原居新会东门,后迁炎洞村,生三子,长子茂义择里而居。
茂义公又生三子:德官、德秀、德宝。翁与三子由炎洞村迁入新宁(即今台山市)境内濠冲墟。
;茂义翁是迁台山之始祖,一直在台山繁衍后代,传至十二世在台山县境建立几个祖祠:;“子政太祖祠”建在台城仓盈路(今健康路);“茂义祖祠”建在大江区濠冲堡。十四世“德官祖祠”建在台山白水游鱼村,坟在涨村;“元实祖祠”建在台山白水仓前村。
五世远翁居海宴。十世希颜居水口、松朗、长塘、新会南门、凌冲;希孟居白水、广海。十一世祖康宁,号雪岛,配姜氏生七子,分居台城南门、温边、洗布山,分支居横湖、香头坟。·十二世色麟居塔脚;天麟居白水。十四世德官翁,裔居游鱼、仓前、琴古、三合白石塘、;南山、南蛇、黑石塘、下秀墩等地。十四世祖德彦翁,裔居台城西门、谭屋、南门正街。十四祖德实翁裔居来安市、南门五福里.、上泽七角、牛眠塘、墩寨、谭屋人形山、广海望洞、下川、镇口、沙江头等地方。十七世仲严。廿一世尔掭,生四子:昌惟、;昌蕃、昌立、昌贺。廿三世是友山、友恭(现附城镇元山仔建有友恭谭公祠,即昌蕃学校)廿三世友恭公生五子:延饶、延纲、延康、延琚、延会。延饶翁生二子:即廿五世嗣炳、嗣焕(分居元山仔、潮盛、潮阳、潮安、张边等),廿六世是铨捷、捷骥,廿七世是开榻、开轸等,廿八世是文字派。
十二世祖天麟翁为台城谭氏始祖,天麟翁生四子:德瑞、德常、德超、德琼。德瑞翁子孙分居北闸、书坑、月山、圆坑、联安里等地,立祠在书坑村。德常翁子孙现居河北乡新村咀、大安、仁安、常安、白水旧村、石仔路、坑尾、游鱼、大岭厚、湖边为多。德超翁,名为慕景公,原住坡厚村,为了耕种利便后迁筋坑常兴村开枝长叶。
为纪念祖先,后人曾在台城龙藏里(今为环城西路)立“天麟谭公祠”奉祀,该祠堂解放前为育英学校小学部课室,一九五二年因残旧拆建为台山县展览馆,育英中学复校后,因校舍不敷应用,於一九九年拆除新建一幢雄伟壮观共高五层之台山育英中学教学楼,并於同年十月份剪彩,交付使用。若以广东宏轶始祖为第一世,延至第十二世,其字派不详。若以天麟为第一世,相加本身所属何字派,便知自身属第几代。字派联日:、‘尔昌友延嗣,捷开文裔光,宗传世泽远;晋本立道隆,积善家国重,学业广成芳。
宋末,四世朝安翁随尚书罗,贵避乱迁南雄珠玑巷。因宋帝失妃事,走难南下广州,居旧仓巷宏秩公谭公祠原址。配徐氏,生达、远、逵三子。因避兵乱,奔走南下。达翁迁开平龙圹,后迁台山白水。·远翁迁新会白龙池,后迁台山端芬,再迁海宴小担,为海宴族之始祖。逵翁迁阳江雅韶。从此,朝安翁之后代蕃衍,分布于四邑两阳各地。
海宴谭族之始祖乃五世远翁,行二,号廷田。由台山端芬迁·劲海宴小担旧村立交椅村开族:大力发展海宴沿海渔盐实业,积资巨万。以三千两白银献京都授盐课提举员外街。配朱氏,生玩、琰二子。在小担村建有廷田谭公祠。玩翁配邓氏,生三子二女。长子伟翁,次子倬翁,三子侯翁,四女名不详适容姓,五女名韶,适赵亦是堂,未婚夫死守节终生,人称贞女谭韶五娘。伟翁、倬翁居小担旧村,子孙蕃衍,在立交椅村前沙仑立新村,即今小担村。侯翁于明初由小担迁小芰荷村,为小芰荷谭族之始祖,建有侯翁谭公祠。侧祠供祀韶五娘:
七世伟翁配苏氏,生宪文、宪武二子。宪文翁配赵氏,生镒之,择倬翁之曾孙骐入继。开缘葆、梅主两房。缘葆房迁奇猷(小部分在小扭),为远翁祖之长嫡、宪武翁配何氏,生立之、兴之、益之、成之五子,均无孙,先后择倬翁之曾、玄孙人继。传至立之翁之玄孙第十三世康成翁迁居丹堂北头村山园,为丹堂谭族之始祖,在北头村建有康成谭公祠,早巳倒塌。康成翁配彭氏,生一子绍康。绍康翁配巫氏,生玉生、乾护二子。其后裔分居丹堂北头、南头及沙边各村。北头建有玉生谭公祠,已倒塌;文煜房还建有谭文煜学堂。南头建有乾护谭公祠、梅庄谭公祠、宗盛房还建有宗盛谭公祯,后摩已倒塌。,
现在分布在海宴的谭族,绝大部分是远翁之后裔,有小部分是从开平、新会、阳江等地迁来的达翁和逵翁的后裔。据九O年不完全统计,海宴(含上下川)谭族共有2368户,9600多人;是海宴大姓族之一。至于分居海外及已迁出在国内谋生的估计也不下四千人之多。
究竟海宴谭族之分布情况如何?字派怎样?现简介如下.:
小担村谭族:主要属伟翁、倬翁之后裔及部分侯翁后裔。现有300多户,1400多人。其他系字派诗曰:“君任乾纲重,臣寅坤德宏;时清世道泰,运显祚昌隆”。长沙子桐翁续新班派诗曰:“传家照礼义,华国焕文章;裕后鸿恩普;治谋燕翼长。”奇猷村谭族:属远翁祖之长嫡子孙。其字派与小担村字派相同。现有70多户,300多人。,.
北头村谭族:绝大部分是伟翁世系康成祖房及牛栏房之后裔。其字派与小担字派相同。还有部分是从新会迁来南头再迁来的宗盛房后裔,其字派诗曰:“国安肇鸿业,家齐隆帝基;文运宏开显,姓名远播扬”。现有300户,1300多人。
南头村谭族:大部分是康成祖后裔。其字派与小担、北头字派相同。另一部分是由新会迁来的宗盛房的后裔,其字派与北头宗盛房字派相同。现有200户,900多人。
小芰荷谭族:属侯翁祖后裔。字派与小担、北头字派相同。现有70户,近1000人。
凌冲村谭族:属达翁祖世系,由新会凌冲迁来。现有250户,1150人。其字派分为三种:彦实祖字派是:“仲德茂家昌,仁昭时耀义,立世光承基缵绪,嗣荚扬芳,福隆祚永,庆厚胤长”。伯良祖字派是:“本发华峰,忠厚宏开,大业名扬,华殿显承,绍述鸿猷。”后到凌冲定居的二十户的字派是:“经纶兴美孙,猷衍庆样光;济礼传芳宗。泽延流永远”。
仑定村谭族:一部分是由新会迕来的达翁世系的冲耀祖房后裔,字派与凌冲彦实房字派相同。一部分是由阳江雅韶迕来的逵翁世系的寅光祖房后裔,字派是:“寅锡卿相荣世泽,广传宗德达贤良。”另二部分是由开平长沙迁来的远翁世系的仲和祖房后裔,字派是与小担宇派相同。现在三房共近100户,400人。、仑定村建有谭公祠。
南阳里(牛轭墩)谭族:是由开平长沙迁来的远翁世系的老二房琰翁祖之后裔,人迁田二芝堂范围。字派与小担相同。现有136户,600人。
西昌里(寨仔)谭族:琰翁祖后裔,由开?平长沙迁来,宇派与少担字派相同。现有136户,600人。
沙边村谭族:是北头山园乾护房及南头宗盛房分支出来—的,其字派分别与乾护及宗盛房的字派相同。现有10多户,50多人。
沙桥村谭族:是小担:…诚房支下,字派与小扭相同。现有36户,近200入。
海宴街谭族:共有14户,100人。其中十一户由三水迁来西新里的远翁世系的巨恒祖房后裔,字派与小担相同。另三户由三水迁米的达翁世系的后裔。
上下川谭族:一部分厉远翁世系的牛栏房后裔,宇派与小扭.相同。另—·部分是在下川岛川东村开族的属达翁世系的耕隐祖后裔,其宗派是:“捷开文裔光,宗传世泽选;后本立道扬,学业广成昌”。与白水天麟祖房字派有些异样。在下川建有耕隐书室。其子孙半渔半农。两房共有400户,1800多人。
谭氏历史上人才辈出。唐朝有国子司业谭铢,以炼丹闻名的紫霞真人谭峭和长胜将军谭忠;宋有谭佚一门三大夫:朝仪大夫谭粹、朝靖大夫谭锐、中散大夫谭拼;明朝有因子学博士谭子发,创造“竟陵体”的文学家谭元眷,有谭青天美誉的户部尚书谭太初和与戚光继同名的抗倭名将潭纶;清朝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近代有谭延遗阌和谭人风:
谭廷闽,1892年入府学授翰林院,1904年进士及第,1909年被推举为湖南咨议局议长,1912年为湖南国民党支部部长,后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建设部长,1926年代理国民政府主席和中央党部主席。历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要职。
谭人风,1905年发动实庆会党起羲失败后,东渡日本,加人同盟会,后参加1907年广西镇南关起义和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1911年与宋教仁等正式成立同盟会中部总部,设机关於上海,为中部总部与黄兴的联系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他作为湖南代表,参与政府成立的工作()中华民国成立后,任粤汉铁路督办兼巡阅使。“二次革命”时,参加讨袁运动,迫衰退位c上述可见,由古至今,谭民族人弘扬祖德为国建功立业垂名史册无愧于后人者不少。
自开放改革以来,台山谭氏以谭国渠,谭炳根,谭伟涛、谭广平、谭景云、谭汝熙、谭广伦、谭广永、谭卓辉、谭振湘、谭伟洪、谭兆钧、谭琪添、谭子云、谭灿良、谭良安、谭炳垣、谭炳煊、谭永宏……等为首?闭结内外乡亲和华侨社团,兴办各种公益事业,为侨乡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如1989年筹建育英中学教学大楼,短短—·年时间就筹得资金人民币82万元,使新教学楼在1990年峻工,改善了教学条件,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了:又如1982年复办的谭氏《光裕月刊》,至今已出版41期,成为传播乡汛族闻联络宗谊的桥梁,今年还先后为育英中学办学基金会和《光裕月刊》基金会筹集了基金人民币100多万元和41万多元。
伯良祖字派是:“本发苍峰,忠厚宏开,大业名扬,华殿显承,绍述鸿猷。”后到凌冲定居的二十户的字派是:“经纶兴美孙,猷衍庆祥光;济礼传芳宗。泽延流永远”。
仑定村谭族:一部分是由新会迁来的达翁世系的冲耀祖房后裔,宇派与凌冲彦实房字派相同。——部分是由阳江雅韶迁来的逵翁世系的寅光祖房后裔,字派是:“寅锡卿相荣世泽,广传宗德达贤良。”另:—部分是由开平长沙迁来的远翁世系的仲和祖房后裔,字派是与小担字派相同。现在三房共近100户,400人。仑定村建有谭公祠。.
南阳里(牛轭墩)谭族:是由开平长沙迁来的远翁世系的老二房琰翁祖之后裔,人迁田二芝堂范围。宇派与小扭相同。现有136户,600人。
西昌里(寨仔)谭族:琰翁祖后裔,由开·平长沙迁来,字派与冷担字派相同。现有136户,600人。
沙边村谭族:是北头山园乾护房及南头宗盛房分支出来的,其字派分别与乾护及宗盛房的字派相同。现有10多户,50多人。
沙桥村谭族:是小担—…诚房支下,字派与小担相同。现有36户,近200人。
海宴街谭族:共有14户,100人。其中十一户由三水迁来西新里的远翁世系的巨恒祖房后裔,字派与小担相同。另三户由三水迂来的达翁世系的后裔。
上下川谭族:——部分属远翁世系的牛栏房后裔,字派与小担相同。另——部分是在下川岛川东村开族的属达翁世系的耕隐祖后裔,其宗派是:“捷开文裔光,宗传肚泽远;后本立道扬,学业广成昌”。与白水天麟祖房字派有些异样。在下川建有耕隐书室。·其子孙半渔半农。两房共有400户,1800多人。
谭氏历史上人才辈出。唐朝有国子司业谭铢,以炼丹闻名的紫霞真人谭峭和长胜将军谭忠;宋有谭佚一门三大夫:朝仪大夫谭粹、朝靖大夫谭锐、中散大夫谭拼;明朝有周子学博土谭子发,创造“竟陵体”的文学家谭元春,有谭青天美誉的户部尚书谭太初和与戚光继同名的抗倭名将谭纶;清朝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近代有谭延遗阉和谭人风:
谭廷阅,1892年人府学授翰林院,1904年进士及第,1909年被推举为湖南咨议局议长,1912年为湖南国民党支部部长,后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建设部长,1926年代理国民政府主席和中央党部主席。历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要职。
谭人风,1905年发动实庆会党起羲失败后,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后参加1907年广西镇南关起义和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1911年与宋教仁等正式成立同盟会中部总部,设机关於上海,为中部总部与黄兴的联系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他作为湖南代表,参与政府成立的工作。中华民国成立后,任粤汉铁路督办兼巡阅使。“二次革命”时,参加讨袁运动,迫袁退位。上述可见,由古至今,谭氏族入弘扬祖德为国建功立业垂名史册无愧于后人者不少。
自开放改革以来,台山谭氏以谭国渠、潭炳根、谭伟涛、谭广平、谭景云、谭汝熙、谭广伦、谭广永、谭卓辉、谭振湘、谭伟洪、谭兆钧、潭琪添、谭子云、谭灿良、谭良安、谭炳垣、谭炳煊、谭永宏……等为首,团结内外乡亲和华侨社团,兴办各种公益事业,为侨乡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如1989年筹建育英中学教学大楼,短短一年时间就筹得资金人民币8万元,使新教学楼在1990年峻工,改善了教学条件,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又如1982年复办的谭氏《光裕月刊》,至今已出版41期,成为传播乡讯族闻联络宗谊的桥梁。今年还先后为育英中学办学基金会和《光裕月刊》基金会筹集了基金人民币100多万元和41万多元。
本文作者简介
谭永宏,一九三六年八月出生于台山市附城镇元山管理区潮盛村。一九五九年在台山师范中师华业。曾在三合侨中、三合新一附中等地任教,在三合教育办公室工作。一九八一年在中国致公党台山市委会办公室工作,任专职副主委。政协台山市六届政协委员、第七、八届政协常委。现为江门市八届政协委员。舌山教育基金会理事、台山育英中学常务董事,《台山光裕月刊》社副杜长。1989、1993年两度评为台山市政协为经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获优秀提案二等奖。
谭潮敦,一九三五年出生于台山市白水乐和村。一九五六年涉足《台山光裕月刊》。一九五八至尸九九二年担任教师职务。一九九二年于台山育英中学退休(本人是中教二级),现任《台山光裕月刊》副总编辑,台山附城白水学校董事长及广州南洋大学台山分校管理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12: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略述我国姓氏起源及演化
(转载)
我国姓氏众多、源流各殊,演变经过又十分复杂,令人不易明白,现略将我国姓氏起源、演变、混化、姓氏多少等分述于下,献给我邑乡亲。
大家重视族谱,数典不可忘祖
我中华民族是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因此,我们民族的姓氏源流就显得非常繁富,加上中阄自古以来乃是礼义之邦,无论贤或不肖的,莫不重视本宗姓氏的出处,这种慎终迫始的认真态度,在西洋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中国人的重视姓氏源流,是非常执着的,名门大族冈不用说,即使寻常百姓家,虽在颠沛播迁中,也会带着自己的族谱一代一代的记载下来。在历史上,就曾有过不少感人“护谱”事件例如三百多年前,明亡后,闽南的郑成功与张世杰拥福王继续抗清,誓死不降,清廷原想剿灭闽南的郑、张两族以为惩罚,消息传到闽南,郑、张两姓就动员人手,把旅谱分抄许多副本,交给少壮族人携出逃难,后因清廷接纳降臣洪承畴的建议,采用安抚政策,这两姓族人才免于难。
重视族谱,是中华民族最优良的传统之一,而恕,—姓的族谱,对本宗的源流,祖先光荣的事迹,都有扼要伪记述,虽然祖先的光荣并不就是子孙的光荣,但多少带一种警惕与鼓励的规范,而这种规范的作用,对个人的修身进德以至造福社会,报效国家,都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推动力。例如南宋时,岳飞受了奸相秦桧陷害之后,有一段时期,中原的岳姓少女不肯嫁给秦姓,理由是:“不做奸佞后代的媳妇”
敦亲睦族本来就是中国人共有的美德,而发扬这种精神,必须对宗亲关系尊重,对自己姓氏发生亲切感,人人做到爱其所亲而敬其所尊,则尊祖而敬宗,敬宗则睦族,不仅止于亲亲之义而巳。

姓氏的演化
现在姓与氏已经通称,而且在文义上,氏且含有尊称的意思。但在古代,姓与氐的意义不同。三代以前,“姓”代表女系的血统,“氏”则表示男系的功勋,所以男子称氏,女子称姓。顾亭林说:古时男子的氏可传可变,女子的姓则永远不可变。王国维亦证实这种说法,并且指出:春秋以后,男子才开始一律称姓。我国最古的社会是母系社会,故一个姓,代表一个母族。所以,姓字由“女”和“生”两字合成。换句话说,“女”人“生”了孩子,要表明这个孩子属于那一族的;就给他一个“姓”。而“姓”的意义,以现代眼光看来,它最大的科学意义是做为选择婚配的识别,这种知识在古代中国早就具备了。故《国语》有:“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左传》也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优生学,古人为了优生,发明了每个女人都要有姓的办法,实在聪明绝顶。
至于“氏”的起源较为迟。最初只是贵族的专利,据宋朝的郑樵说:“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例如,周朝初年平定天下后,封其同姓(姬)于鲁、晋、蔡、郑、曹、吴、魏等国,这些国名,便成为受封各同族的“氏”,但仍与周共同姓姬。而封国赐氏的结果;造成了只有诸侯才有氏的尊荣,于是,氏便成为贵族的特征。
、以氏“别贵贱”历经战国而至秦汉,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贵族不再存在而起了变化。秦汉以后,氏既不再象征特权,平民不但有名有氏,且所用的氏大都因袭自周代,并开始和姓混而为一。这种演化的经过,清朝的钱大听说得最清楚:“战国分争,氏族之学久废不讲,秦灭六雄,废封建,虽公族亦无议贵之律;匹夫编户,知有氏不知有姓久矣。汉高祖起于布衣,太史公以上名字且无可考,况能知其族姓所出耶?故项伯、娄敬,赐姓刘;娥妁为皇后,亦不言何姓。以氏为姓,遂为一代之制,而后世莫能改焉”。这便是姓与氏的不同意义及其演化的经过。至于姓与氏的起源,由于产生于史前,众说纷纭,向来没有定沧。
姓氏起源的争论
有关中国的姓氏是怎样起源的,古书上的记载并不一致:有些书上载,黄帝定氏族,他的25个儿子当中,有14个得了姓;有些书上说,圣人兴起,黄帝为了分辨他们或尊敬他们,就吹起六律,定他们的姓;有些书上说,氏定,而后系之以姓。
所有这些说法都很抽象,据中华书局出版之《辞海》对姓,氏,与姓氏的解释,则引述左传隐八年的一段话:“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又引据杜预的注解加以补充:“立肖德以为诸侯,因其所由生以赐姓,谓若舜由妫油,故陈为妫姓;报之以土,而命氏曰陈”。这段话以现代语体意思是说:天子指定有德的人做诸侯,并以他的出生地赐他一个姓;又封一片土地给他,那片受封的土地代表他的爵位,就成为他的“氏”。例如舜,是在妫出生的,就赐舜姓妫;封给他的土地在陈,陈就是舜的氏。
宋、郑樵同意此说法,并引实例加以补充说:居于姚圩者,赐以姚;居于赢滨者;赐以蠃;居于姜水、姬水者,赐以姜、姬。但梁启超不同意此说,他认为姓是母姓是母系时代的产物,氏则为父系的社会基础构成之后才有的,所谓“因生赐姓”之说,恐乃后世的臆测之词。
大抵各家争论的焦点,都集中在周以前的氏族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其间有一段很长69.逐渐演化时期,到了封建制度推·行之后,由于史有记载,赐姓命氏的事迹有史可稽,大约已成定论。不过,仍无补于姓氏“起源”的争论。
姓氏的由来类别
这里指的不是单姓与复姓之分,而是姓氏的由来之不同。
有关姓氏的真正“起源”,虽各说不一,但在春秋以后,已大致可考。姓氏的类别,据《左传)载:“天子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是”。故梁启超根据此一记载,认定周代受氏的由来有下列四种:1.天子以,命,诸侯以国为氏;2.侯国的庶支,以父王的字为氏;3.世代有同一官衔者,以宫为氏;4.受有来邑者,以邑为氏。
但早在汉朝,应劭的《风俗通)则把氏分为九类:氏于号;
2.氏于谥;3.氏于爵;4.氏于国;5.氏于官;6.氏于字;7.氏于居;
8.氏于事;9.氏于职。
而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则更道而把得姓受氏细分为32类,即:以国,以邑,以乡,以亭,以地,以姓,以名,以序,以族,以官,以爵,以凶德,以吉德,以技,以事;以谥,以爵与谱系,以国系,以族系,以名与氏,以国与爵,以邑与谱系,以官与名,以邑与谥,以谥与氏,以爵与谥等27类;又有代北、关西、诸方复姓及代北三字复姓和四字复姓等五类,合共32类。
把姓与氏的由来做这样的细分,在外行人看来仍是不得要领的。这里,且摘要举几个例加以说明。
一.以名为氏:五帝时代,有国的不称国,只称名,并以名为氏。例如炎帝是国号,名是神农氏;神农氏也是炎帝的氏。
二.以国为氏:从唐虞到秦代,都是国为氏,春秋时代的诸侯,也是以国为氏,后来这些氏都变成了姓。
三.以邑为氏:邑是周代封邑,封邑的人,就以邑为氏。例如楚国的封邑申(今河南省南阳县北),申邑就是申氏,申氏后来变成了申姓。
四。以官为;氏:古代有司马的官名,做司马的人以司马为氏。司马也变成了姓。
五。以爵为氏:古代有王爵、侯爵,凡受封王爵、侯爵的人,就以王、侯为氏,王和侯都变成后代的姓。
六.以谥为氏:楚庄王的庄字是谥号,楚庄王的后人就以庄为氏;卫康公的康字是溢号,后人就以康为氏。庄与康,又变成后代的姓。
七.以事为氏:汉武帝的丞相为车千秋,本姓田;皇帝念他年老,准许他每天乘小车上朝,因此号为车丞相,他就以车为姓。
八.以地为氏:因这类人都没有资格受氏,自己或别人就以所居的地方为氏。例如居傅岩者以傅为氏,守桥山黄帝陵者,以桥为氏。这些氏也成后世的姓。
九.以技为氏:古代做巫卖卜的人·,他们的子孙就以巫、卜为氏和姓了。
看完这9个例子,对于前引姓氏由来的类别,大概就会有初步的了解。
姓氏的离合混化
我国姓氏的演变由来既有上述的繁复,想想已够头痛,但其间还有各种离合混化的情形,分析起来也很复杂。勉强加以归纳,大致可分为下列6种。
一、强改的:这是专制时代的帝王特权。历代帝王为了表彰忠臣义士,或为示爱于妃嫔臣仆,又或者为安抚外邦的首领头目,往往赐以皇室的姓或其他的姓。例如周穆王的盛姬早死,:就改其族人姓痛;明洪武年间,以火你赤为编修,就赐他.·姓名叫霍庄;永历间,又赐把都帖木儿为吴允诚,赐伦都』乙为柴秉诚。也有因触犯朝廷,皇帝不悦,·就真接把他改姓的,例如齐武帝原与巴东王萧子响同姓,因痛恨他叛逆,就改他姓蛸;后魏因厌恶安东王元鉴是同姓,就恶毒地把他的元字去头,改他姓兀;又如唐武篡位,王子图谋驱逐她,事败,武后就改他姓虺来泄愤。
二、适应的;这类的改姓者,大抵都是外族,他们定居中国,为了适应环境,就把复姓改为单姓,例如贺鲁、普周均改为周,贺葛改为葛,柯拔改为柯,叱罗改为罗,独孤改为刘,丘林改为丘或林,侯莫陈改为陈,破罗多改为潘,故古口改为侯等。又如台湾的山地同胞,除了清朝乾隆皇帝赐给7个姓而改掉他们原来的姓之外,光复后,台北、嘉义、台南三县的山胞,申请改为汉音单姓的,也多达78姓。
三、避讳的:这类是专制时代臣民表示尊的一种方式。例如宋的司空氏,因避武王讳司空而改为司功;汉朝的庄姓因避明辛讳而改姓严,晋的尚书师呙,为避晋讳改姓帅;唐的弘姓及淳于姓,也因避明皇及宪宗的讳而分别改姓洪及于。
四、避事的:是因为避开了某一件事而改姓的,其中又可分为避仇、避难、避嘲笑、避羞辱等4种。因避仇而改姓的,例如端木赐之后改为木姓或沐姓;因避难而改姓的,如唐的隰州刺史浩韦本姓郜,改姓浩;因避嘲笑而改姓的,如三国时的氏仪,孔融嘲笑他说:“氏字民无上”,遂改姓是;因为避羞耻,不愿与某人同姓,而自动改姓的,如清初的理寒石本姓李,耻与李白成同姓,自改成理;又如唐之李抱王本姓安,耻与安禄山同姓(按:安禄山原姓康,冒姓安),乃改姓李。
五、省略的:这是为了书写简便或其他原因而省略的,例如鄯,省为曾;鄣省为章;邾,省为来;邵,省为召等,都是省去原姓的一边,也有把复姓省略为’单姓的,例如钟离省为钟,司寇省为、寇等。
六、音讹的:这是由于原姓的误读或误写而混化的,例如陈之讹化为田,韩之讹化为何,欧之讹化为区,号之讹化为郭等等。以上6例只能说是一种简约的举证而已。事实上,我国姓氏历代的混化是层出不穷的,尤其春秋三代以前,一人一家的姓氏,往往;一变再变。《左传》记载春秋时晋国范宣子的祖先:“自虞而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
又汉书元后传载,王莽自称与姚、虞、妫、陈、田诸姓为同宗。秦汉以后,姓与氏混称,且因基于上述六种情形的更改,简直是到了花样百出的地步,往往在一姓之中,包括了许多不同系族的姓在内。以陈姓为例,广陵的陈就包括了妫与刘两姓,万年的陈也吸收了白和鲜卑族的侯莫陈;又如王姓,也包括有姬,妫、于三姓及高丽族、鲜卑族和女真族的后入在内。因此,现在的所谓同宗,并不一定同族同系;即使在同姓之间,也有异族异系的混入。但这种情形,并无碍于国人的精诚团结。
22.以语言为姓的:言、译、訾、句。
23.以味道为姓的:辛、酸。
24.以罕用字为姓的:闫、仅、苻、钟。
大家看了这些有趣的稀姓时,不妨当它是读谱的“余兴”。我国每一姓氏,源远流长,且屡经变迁演化,如将所有姓氏的源流加以考据,逐一写出,这有待专家学者们了。因此,我只好告罪。
(原载<恩平文史》第三十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2164

帖子

8374

积分

营长

积分
837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8-24 19: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old5 发表于 2007-8-23 19:06:44 :

多谢惊喜、小妹、louie 的支持!

本来,我也觉得这个贴的文章有点长,不太符合网络文化的特点。之所以坚持贴上来,一来是因为有你们这些热心人的支持;然后就是觉得有缘在这个网上相聚,基本上都是乡里乡亲的,追本溯源的话,很有亲切感;再有就是寻根问祖本来就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我把这些文章贴了上来,作为资料工具保存在同学网,方便有需要的网友查询,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文章长久长点吧,选择你喜欢的章节看就好了。


老伍兄

族谱和地方志,是在忠实地记录历史,不可随意增删.你原文转载是正确的做法.各不同姓氏网友可各取所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2164

帖子

8374

积分

营长

积分
837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8-24 19: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ill9394 发表于 2007-8-24 11:38:52 :
幾時讲林姓啊?

9394

原来我们是老宗.在红卫中学栏目中的邻家女孩所出的<<邝MM>>贴子中老伍兄已有关于林姓宗族之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402

帖子

408

积分

排长

积分
408
发表于 2007-8-25 08: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宗兄告诉我!我是四九白石林姓,大概是从水步大良迁過去的

[此帖子已被 ill9394 在 2007-8-25 9:37:23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1596

帖子

634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347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8-26 02: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伍兄你好:

你为我们献上台山姓氏源流文史资料,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姓氏形成和演化,多谢你的辛勤制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主题

1596

帖子

634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347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8-26 02: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网友你们好:

台山姓氏源流是由各个姓氏的作者撰文而成,作者绝大多数生活在国内,成文多在2000年之前.

近三十年来,生活在国外的台山人,他们凭籍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出现顶尖人才,希望各地的网友作补充,使台山姓氏源流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完美充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4

主题

6930

帖子

3万

积分

旅长

快乐的人生,充满惊喜!

积分
34207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8-30 06: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玫瑰花 发表于 2007-8-21 17:41:35 :

马作林系以前宏达装璜公司个老板,又叻仔又靓仔,区唱歌跳舞写诗都好叻,死唔去丐风趣,去美国十几年咯.老伍哥,几时先讲到我梅氏呀?


玫瑰姑娘:马作林太太叫邝碧仪?有人知道她电话吗?

邝碧仪找邝碧仪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2

主题

3366

帖子

309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9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8-31 01: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玲珑姑娘 发表于 2007-8-30 6:22:48 :
引用
原文由 玫瑰花 发表于 2007-8-21 17:41:35 :

马作林系以前宏达装璜公司个老板,又叻仔又靓仔,区唱歌跳舞写诗都好叻,死唔去丐风趣,去美国十几年咯.老伍哥,几时先讲到我梅氏呀?


玫瑰姑娘:马作林太太叫邝碧仪?有人知道她电话吗?

邝碧仪找邝碧仪就是了。


玩品科呀。。。真假孙悟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402

帖子

408

积分

排长

积分
408
发表于 2007-8-31 09: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已被 ill9394 在 2007-9-23 12:36:49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3-29 09:55 , Processed in 0.3990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