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残阳

一个知青在端芬的故事(文章索引在1楼、更新至246楼知青岁月之《风雨虹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29

帖子

2965

积分

连长

积分
296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6-4 10: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残阳兄弟:谢谢你!下里巴人兄的文笔真好,能从雨中联想到诗人李白的大作,且即席挥毫!精彩绝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主题

3273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634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6-4 14: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优秀文章谢谢残阳转载分享!
yjx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7

主题

3020

帖子

4万

积分

旅长

大俗演世道 大雅味古今

积分
4587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01: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塘明月夜
原帖:http://www.75one.net/read.php?tid=53158 雅塘,位于大王山与竹山村边小树林之间的一个小田垌。小田垌只有十余亩的梯田,从小树林边开始,分几级延伸到通向村子的小路旁,高处的是旱地,种着甘蔗、木薯或花生,低洼一点的是水田,自然是种水稻的。 雅塘这名字取得好,小巧玲珑,景色优雅,尤其田边的小树林,小径通幽,整日鸟语喳喳。那条小径,曲曲折折,若穿过茂密的小树林进村,钻出来迎面看到的第一间泥砖屋,就是我跟老彭的住所。 雅塘这般幽美,却被形容为一个恐怖的地方。听说这里的半夜,常会听到鬼叫。因此,独自一人时,就算是大白天,我也不敢穿越那条幽径。 那时,经常有社员大会在大王山召开,到散会时,已经是天色一片漆黑,成群结队的社员,摸黑经过雅塘步行回村,我混在人群中,都不敢落在后面。但是,偏偏在这时候,我最喜欢观赏雅塘的田间,那成百上千的萤火虫,在黑暗中一闪一闪地浮动,甚是好看。 有人告诉我,夜深人静时,这里经常会有鬼火滚来滚去,可是我时运高,从来就没见过。 这么幽美的地方,本来很值得观赏流连的,尤其是青年男女谈恋爱幽会。但这些恐怖的传说,就生生把好地方给糟蹋了。 然而,鬼故事毕竟只是人口相传,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年代,鬼故事不那么盛行了,我听到并记得的,就只有人的故事。 故事还是发生在雅塘,不是我亲历,听来的。 副统帅折戟沉沙后,那段时间的空气中,好像也凝结着一团团令人提心吊胆的诡异疑云。 一支解放军小分队拉练,突然匆匆穿过村前的田间小径,尤令人感到局势的严峻,是不是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就要打进来,要替林副主席报那一戟之仇了。 民兵们都被派到一些路口山头,日夜值班站岗放哨。我没份参与,两年前就已被开除,踢出局了。 据说那一晚,“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一个很像歌词描述的美丽夜景。三位民兵,被安排在雅塘放哨。 “夜色多么好,令我心神往,多么幽静的晚上。”要是我在那里,一定会在心里偷偷唱起这首苏修帝国著名的情歌。可惜我没在,且彼时彼地,也不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三位民兵,一位是民兵排长操哥,一位是阿刚,还有一位是女的,阿晴。阿晴是一位大美女,还是大队宣传队的正印花旦,她扮演的李铁梅,无论形像,还是唱腔,水准高超。想追求她的男孩子不少,但她心仪的男孩子只有一位,竹三村的现役军人贤哥。 入夜不久,三人蹲坐在雅塘,唯一的一支七九步枪,由操哥搂着。 蛙鸣声此起彼伏,唧唧虫声不绝于耳,大家都没说话。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放哨任务十分沉闷,于阿晴来说,还多了一份恐惧。毕竟是女孩子,大晚上的蹲在这个传说中闹鬼的地方,又不是跟自己的情郎在一起,多没趣。 阿晴心里害怕,不敢与两位男民兵离得太远,又不想靠得太近。毕竟男女有别,需要避嫌。 蹲了好久,阿晴突然在蛙声虫声之外,听到了一种不寻常的声音。她赶紧靠近离她近一点的阿刚,“什么声音响,你听到没有?” 阿刚动也不动,“没有。” 阿晴怀疑是自己耳鸣了,侧耳再听,又听到了,是一阵慢节奏的踢踏声,“踢踏、踢踏,”断断续续,从山脚下的斜坡那边隐隐传来。 “你们怎么没听到?这么响的声音。”阿晴声音发颤了。 阿刚居然毫无反应。十步开外的操哥,大概听到些许动静,已经悄悄靠拢过来,小声说,“别出声。” 阿晴不敢出声了,看到操哥手里那支七九,她稍微定下神来,转眼紧紧盯着怪声传来的方向。 树影下,绰绰约约的,果真冒出一个黑影,正慢慢、慢慢地移将出来。那里不是大路,也不是小路,野地荒丘,都不是村人平日走的路。 不是人,还会是什么? 阿晴惊恐得张大了嘴巴,今晚真的在雅塘见鬼了?她双手捂着眼睛,全身发抖,躲在阿刚背后,嘴里嘟嘟哝哝:“鬼……鬼……” 阿刚用手肘推了她一下,“哪里有鬼,有我们在,怕什么!” “那边,在那边,你没看到吗?” “看到了。”毕竟是男的,阿刚一点也不惊慌。 黑影的动作也不像正常人,形态夸张,缓慢地,一步,又一步…… “特务,特务……”阿晴仍颤抖着声音,喃喃而语,她的判断也在改变。 在她心底里,也许鬼比特务可怕一点,她宁愿这是特务。她全身发抖,躲到两位男民兵身后。 那黑影,慢慢消失在土坡后,突然腾的一声,又从土坡后跃出来,跳上了田基,“踢踏、踢踏……”慢慢向他们走过来了。 “开枪开枪,快开枪!”阿晴低声嚷着,伸手扯着操哥的衣袖拼命摇。 两位男民兵,居然在这么紧张的时刻,临危不惧,出奇的冷静。 黑影继续一步步靠近,在月色下,深一步,浅一步,除了踢踏声,还有悉悉索索的响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近,越看越不像人。 阿晴已经害怕得失去了常态,“鬼、鬼、鬼……”紧闭双眼,双手紧紧搂住了阿刚。 “哈哈哈哈……”一阵狂笑声传过来。这声音不陌生。 阿晴睁眼抬头,鬼影已经站在她面前。操哥和阿刚都若无其事地站在鬼影旁边。 鬼影,身穿塑料雨衣,短裤,脚蹬中柄雨靴,打扮怪异。 阿晴已经知道鬼影是谁了,那声音,分明就是民兵营长! 月色朗朗,作此打扮,让人碰上还不以为是活见鬼?尤其这里是雅塘! “你去死吧!”阿晴知道自己是被捉弄了,气得连上级都不敬畏了,一叠连声骂将起来。 人吓人吓死人,阿晴这一吓差点没被吓死。她一个劲埋怨操哥和阿刚,为什么合着营长来吓唬自己。两位民兵哥也无话分辩,因为营长吩咐过不可以说,他们怎能泄密,那是纪律。 营长的出发点是什么,他自己就辩说是要锻炼阿晴的胆量,但阿晴就觉得是被戏弄了。 雅塘的鬼故事,就这样演变成了人故事。 人故事,至此还未完。 营长得意地嘲笑了一回阿晴后,在月色中,翻身骑上单车,又匆匆赶往三四公里外的湴朗村查哨去了。 营长在雅塘的化装查哨计划得逞,于是再接再厉,照板煮碗,到湴朗村外停下单车,舍弃大路不走,还是那身打扮,还是那种动态,登上旁边的土坡,打算摸进村去。 “汪汪汪……”一阵狗吠声传来。 这湴朗村跟竹山村有点不一样,竹山村的房屋排列整齐划一,被小树林包围在雅塘的另一边,若有阶级敌人、或者特务什么的进村搞破坏,神不知鬼不觉,村里的门口狗是没那么快作反应的。 湴朗村不同,村屋分散错落,没有章法,没有雅塘边那样的小树林作屏障,外来人不被人发现不难,不被狗发现则不易。 营长还没反应过来,村中就突然窜出一群狗,向营长猛扑过来。 见势不妙,营长掉头就跑。踢踏踢踏,脚穿中柄雨靴,连摔带爬,如何跑得快! “有贼啊,捉贼啊……”紧接着一片连声,村民纷纷手持锄头镑铧,冲出屋来。 一位住的近的村民疾步追到身后,手起锄落,正敲在营长的脚跟上,一个踉跄,营长应声倒地。 “别打别打,是我呀!”营长声嘶力竭,在地上翻滚。 后来,不知道怎样了,大家说到这里就好像没往下说了,我也就听了这么多。 听说营长的后脚跟伤得不轻,营长不是咱村的,所以我不清楚情况。只是有一段时间没见他了。 再后来,就像没事发生过一样,再没有人提起。 也许真的啥事也没发生过,听来的人扮鬼故事,谁知道是真是假? 只不过我心里多了一个感想,训练那么多民兵,还不如多养几条狗管用。 (注:因并非亲历,部分细节属于虚构,人名也非真名)【下里巴人】写于2013519日上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29

帖子

2965

积分

连长

积分
296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6-6 12: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种年代,有此事并不稀奇。因为毛润之教导我们: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严防阶级敌人搞破坏!因此,我非常佩服下里巴人兄超强的记忆力。且言辞简练、精辟。值得拜读。谢残阳兄弟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7

主题

3020

帖子

4万

积分

旅长

大俗演世道 大雅味古今

积分
4587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23: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越华潮人【聊天】兄、景渠学长等支持本贴,谢谢梅版主、【yixc】加分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主题

3196

帖子

25万

积分

师长

在赞美声中长大的我最羡慕的是有

积分
25256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6-8 01: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残阳 的帖子

残阳: 谢谢越华潮人【聊天】兄、景渠学长等支持本贴,谢谢梅版主、【yixc】加分鼓励!
好作品---继续,谢残阳兄弟,我好喜欢来你们村学野.和你们1齐开心分享.祝你们村中所有父亲们----节日快乐,所有兄弟姐妹健康开心!
记录自己作过的蠢事,提出自我批评,既然我们均非完美,何不欢迎建设性的批评?没有人能侮辱和困扰我,除非自己允许,棍杖石头能打断我的骨头,但语言休想动我分毫.永远不要对敌人心存报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7

主题

3020

帖子

4万

积分

旅长

大俗演世道 大雅味古今

积分
4587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5: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遥看瀑布挂前川
原帖:http://www.75one.net/read.php?tid=53430
石榴花山,端芬墟东南角的一座高山。从上泽支路口望过去,尖峰屼突,棱角分明。
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从竹山村方向观看,自是风景这边独好!但见岭顶宛若古堡城头,森严壁垒。那一排石壁,直是一组擎天而立的大屏风。
在田间荷锄挥汗之余,偶有小憩片刻的空档,我会便驻足凝目,仰视那座高耸的山峰,想着有朝一日,攀上峰顶,一览众山小。
于是,就与村中多位同龄乡亲相约,或挑个农闲日,一起攀登石榴花山的峻岭。但很可惜,芸芸众后生,竟无一人响应,而我单枪匹马的,又没那个胆量去高攀,于是,一拖再拖,愿望只能一直悬空。
曾有乡亲以自豪的口吻,给我讲述这山上埋藏着黄金的传说,言之凿凿。我惟有相信他的话,自己的家乡,自然最好最美。我是外乡人,他有意让我妒羡。
仰望之后,低头再看大王山,便不由地慨叹了。大王山,论气势,其貌不扬;论体积,微不足道。充其量土包子一丘,如何跟石榴花山比拟!它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随时可被我等践踏在脚下。
唯这大王山,听名字还挺吓人。我一直想不通,区区一个小土坡,凭什么用此大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乎?有仙人隐居于此吗?没听说过,只听说过山坡之下曾闹鬼,鬼也算仙乎?
区区大王山,可以称王者,按说不会是那几间学生不多的教室,不过由几名已被贬居老九的老师掌控着,能量大极有限。除此之外,惟一可以显摆威风的,就只有大队革命委员会的那块招牌了。
区区乡级政府,盘踞小丘,便虚张声势,自称大王?在堂堂伟岸的石榴花山前,难道就不心虚?
某天,我终于明白,大王山既可称王,就绝无心虚之理,只有不合时宜,误闯大王山的如我之流,才会心虚不已。
话说某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滂沱大雨,鬼使神差地,把我推上了大王山。
于是我就上乘天时,下据地利,当了大半个时辰的山大王,在山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那番书生意气,与毛润之当年在橘子洲头的豪气相比,好像也逊不了多少。
那个中午,一支以妇女为主体的,包括我这个异类在内的出勤队伍,在山坡前的木薯地锄草。当乌云盖顶,山雨欲来,大家都紧急向村里撤退的时候,率先开跑的,是我。
只不过,因我的一念之差,就犯了路线错误,几乎酿成了一宗严重的政治事件。
一般来说,但凡谈到政治路线的正确与否,定论都在事后确立,而事前凭直觉判断,若到大王山上的大队部避雨,确实比回村的距离近得多。据此而论,我自信走的是正确路线。
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当我疾步流星地冲到门前时,才发现大队部大门紧闭,四处连鬼影都没有。那是天不助我也。
而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情急之下,我扭头一看时,就看到旁边的小学教室,门户正为我大开。那是老天有眼也。
星期天,没有课,老师都回家了,这小学教室都是没有门的,教室里除了桌椅,就是黑板,别无特别物品,躲进去避雨,是为情势所迫,不算擅闯。
就在我一个箭步冲进教室的那一瞬间,雨点,就像密集的机枪子弹一样,疯狂地从天上扫射下来。
可想而知,那些向村里撤退的妇女们,最快也只能跑了一半路,她们此刻,肯定全成落汤鸡了。我暗自庆幸,只有我是正确路线的唯一代表。
伫立在寒窗前,听着声势浩大的雨声,还有振聋发聩的霹雳,一阵阴风浑着水气,卷起窗台上的尘土,扑面而来。那股寒气,冷不防把我逼退了一步。随着一个哆嗦,我突然陷入了有端的恐惧中。
有端的恐惧,就来自左侧的大队卫生站。
我记起数月前,龙塘村一位村民,就在不远处的树下,遭雷电击中,被人抬到卫生站门口抢救。
我亲眼看着赤脚医生高哥,用人工呼吸折腾了一个多钟头,最后仍是回天乏术。当时,那位不幸的乡亲庭叔,就停尸在这间教室隔壁的卫生站门口。
在这风雨交加,天昏地暗,四下无人之时想起那一幕,顿时便觉阴风阵阵扫将进来,不由得全身汗毛直竖。
我此刻意识到,路线的正确或错误,需要重新评估。
但凡一意孤行者,无论如何正确,都是错误的。只有从众,才可立于不败之地。我孤身一人来此避雨,就是犯了方向性的路线错误。
而今跑吧,已经太迟了。一阵紧似一阵的狂风暴雨,并不那么可怕,令人心胆俱寒的,是外面突如其来的、一阵紧似一阵的炸雷和撕裂天空的闪电。
为了排遣恐惧,只有努力转移思绪,提升境界。不是吗?凡事向好的方面想。
寒窗之下作冥想,自然就会想起自己的六年寒窗。颇有趣的、与下雨有关的一桩趣事,悠然泛上了脑海。
那是读小学时,我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一行字,“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老师写完后,布置几位同学上来,在黑板上写出句子,补上标点符号。
几位同学上去写过后,黑板上便出现了几个不同版本的答案。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就跟那句“此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一样,不同的停顿,会有不同的释义。那是一堂很令我印像深刻的语文课。
语文课,也是我最喜欢的课,除了画画课,我就喜欢上语文课。
我伫立在寒窗下,浮想联翩。
寒窗下的岁月,是多么的让我怀想不尽。
我的六年寒窗岁月,早在六年前结束了,六年后再倚寒窗,耳畔不是琅琅书声,而是暴雨惊雷声。
环顾一排排学生桌椅,还有墙上的黑板,这一切景物,何曾不相识,只是我的少年梦想,早被六年前那场骤然而至的史无前例给彻底摧毁了。
我的学生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年的同窗们,至今还在城里的中学里延续着他们的学生时代,只有我,在接受这场狂风暴雨的洗礼。
不从众的我,并非自己选择一意孤行,而是被迫孤身独行。
想到这里,一阵阵的惆怅便涌上了心头。
感怀之后,我再次提醒自己,凡事,向好的方面想。
今天天公作美雨留人,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一番山野雨色,平时还没闲情去欣赏呢!
寒窗外,透过迷蒙的雨色,凝神远眺灰蒙蒙烟雨中的石榴花山。只见雨中的石榴花山,乱云飞渡,那岭顶的石屏风,像在天上逆风飞驰。
我喜欢这种错觉,跟着石榴花山一起逆风飞驰,别区分谁动谁静。
在万物皆朦胧的景色中,我突然发现了一线闪亮,若隐若现的,那种景象,是平日看不到的,我灵机一动,莫非,那是瀑布?
定睛细看,不错,那是瀑布!那里本来没有瀑布,是这场暴雨,让巍峨的石榴花山平添了一处壮丽的景观。
这还是我头一次看到瀑布!不期然在心里默诵起李诗仙那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小时候背诵过,小学时也读过,印像深刻,大可信口开河。
久违的涂鸦旧癖,被这一股诗情激发了。这空荡荡的教室,别无长物,黑板和粉笔倒是现成的,触手可及。
我连想都没想,三两步冲到黑板前,信手拈起一支粉笔,嚓嚓嚓,就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了几行大字:
“雨打石榴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即兴而写,纵有曹丕设限,我也不须七步!
开玩笑,其实此诗,除开头四字是我随意捏造,其余廿四字,都是原封不动,照抄了李太白的大作。
为何篡改原诗?在下斗胆,皆因李白写的是晴天,我面对的是雨景。
写好侧头看了一回,十分满意,虽然涉嫌抄袭,但最重要的是,我对“古为今用”的理论,还真作出了有益的实践,想到这里,不禁自我陶醉了起来。没人在侧,我肆无忌惮,在风雷雨电的交响伴奏中,放声诵了一遍,简直就是有声有色。
得意忘形之际,刚才的恐惧感,早已烟消云散。
大雨终于停了,一束阳光像探照灯一样,从密云中透出来,投射在雨后的石榴花山上,明暗对比分明,颜色特别凝重。
我信步出门,踏着路上仍哗哗响的流水,走下大王山,跑回我寄住的仓库小厨间,赶快生火烧饭。
翌日,雨过天晴,一切回复了平淡,诗情画意早已消失,昨晚避雨题诗的事,早忘到九霄云外了。出勤回来,正在煮饭,一位小学生放学回来,到我那里传递口讯,大队部通知我到大王山去。
我连饭都没吃,就急忙跑上大王山。
大队部今天的门是打开的,里面有人声。我钻进大队部,因里面很黑,眼睛一时还没适应过来。
昏暗中,传来了治保主任的声音,“你来了,有一件事要找你调查。X老师今天来报案,说在学校的教室发现了反动诗词,有人检举,说你有作案嫌疑……”
我呆住了,才想起昨日黑板题诗,离开时,竟忘了把字迹擦掉!现在出事了,成了书写反动诗词的案件了!
我支支吾吾地还没作答,就听到另一个声音在说,“还用问,打靶唔使审,不是他还有谁?”
在黑暗中我的眼睛慢慢适应了,我看到搭话的是这学校的一位老教师。
我有点纳闷,我与这位老教师从不交往,他怎会认识我,出了事还早就想到我是作案嫌疑。
我赶快分辩:“那不是反动诗词。”
主任还没有开口,老教师已抢着说:“你还狡辩,宣扬封建糟粕文化,还说不是反动诗词?”
老教师的指控,令我感到非常突然。
我不知所措,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只能看着主任,看他如何处置。
主任问我,“那就是说,你承认是你写的了?”
我答是,但绝不能承认反动, “这首诗没有反动,只是歌颂新农村美好山河……”
老教师见我敢于反驳,立马一拍桌子,“你还不承认?这首诗明明就是反动文人李白的诗,你改几个字,也改变不了它的反动本质。”
“……”我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不敢正眼望老教师,双眼只是看着主任。主任看看老教师又看看我,却不出声。
“你身为下放知青,不好好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居然趁学校没人的时候,偷偷溜进教室,书写反动诗词,妄图毒害我们贫下中农的后代,狼子野心……”老教师紧咬不放,大有鲁迅先生的痛打落水狗精神。
他一直在训斥我,那些慷慨激昂的话,我知道是说给主任听的。
我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说这种豪气干云的时代强音。
主任一直不吱声,看不出他的表情,猜不透他的态度。
我只能采取沉默对策,一言不发,静候发落。
我当时有点不明白,老教师已经将届退休年龄,早几年,他们都被打成了臭老九,都几乎无一幸免地被革命小将斗得死去活来。为什么今天他竟好像变了身,成了少不更事的红卫兵小将,说出那么多激进的言辞。
文革的风雨我亲历过,比大王山的风雨猛烈千倍。文革的第一场风暴`,就是把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刮了一遍,难道他没尝过苦头?没经历过被斗争的滋味?
在老教师停下来喘气的时候,治保主任开腔了,“你呀,随便进教室,随便在黑板上写东西,不论写什么,都是不对的。”
我点点头。这个我承认,我读书时,也知道不能随便在黑板上乱写乱画。
于是我就向主任承认了错误,并将原委一五一十说出来。我说若不是避雨,我就不会擅自跑进教室。又因看到石榴花山的瀑布,才忍不住写了这几句诗。我坚称,我是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山河,绝不是写反动诗词。
“你骗得了治保主任骗不了我!”老教师大概已经喘过气来,听到我狡辩,就忍不住又开腔了。
“反动的东西也骗不了我!”治保主任听他这么一说,马上反驳。他听到了老教师的弦外之音。老教师的潜意识,分明就是看不起贫下中农的干部。主任此时心里一定在骂,你这臭知识分子,竟敢认为我的水平比不上你!
也真是的,人家是治保主任,治保主任的政治警惕性,怎也比臭老九强。
“你写出来让我看看。”主任递过一张纸。他似乎要向老教师示威,本主任也有文化,并非文盲。
我当即拿起笔,端端正正地用正楷体,当他们的面写下了第一句:
“雨打石榴生紫烟……”
“看不出,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呀。”主任赞我,不是讽刺,而好像是故意让老教师难堪。
“好字又有什么了不起?”老教师在旁又来了一句。
老教师您的字比我的好是无疑的,我也没跟您比,更没说我有什么了不起啊。
主任接过我写的纸张,端详了一下,抬起头来对我说:“你写的东西,虽然不是反动的,但你随便在教室里的黑板上写东西,那就是不对的,黑板和粉笔是老师用的,粉笔很贵你知道吗?以后你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好好改造世界观……”
我唯唯诺诺。
主任的话,息事宁人的意思很明显,心头大石总算放下来了,这反革命诗词案应该不会成立,我不会被诬为反革命了。
老教师自然也无话可说,狠狠瞪了我一眼,转身走了。
步下大王山,抬头看石榴花山,阳光下,巨石屏风上笼罩着的一片云霞,正被风一点点地吹散。昨日的瀑布,早已经消逝无踪。
难得一见的石榴花山瀑布,只有在狂风暴雨中才会短暂现身。
没风没雨没瀑布的石榴花山,不是更美吗?
敢于举报揭发,是老九们主动自觉改造世界观的表现。那是顺应历史潮流,不像我,少不更事不从众。
只是他与我,都被放在改造之列,人微言轻,我们说话有份量吗?哈哈,贫下中农的治保主任说一句,就顶他或我一万句啦。
不久后,老教师就退休了,我仍记得这事,但我并不是怨恨老教师。那是一个斯文扫地的年代,他当时也不过臭老九一名而已,跟我这知青的地位相比,彼此彼此,难分高下,都需要改造世界观。
区区大王山,当时小看它了,若非山大王性本善,我们随时会为了改造世界观互相践踏互相揭发而栽在那里啊。
【下里巴人】写于2013年6月2日星期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7

主题

3020

帖子

4万

积分

旅长

大俗演世道 大雅味古今

积分
4587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5: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遥看瀑布挂前川
原帖:http://www.75one.net/read.php?tid=53430
石榴花山,端芬墟东南角的一座高山。从上泽支路口望过去,尖峰屼突,棱角分明。
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从竹山村方向观看,自是风景这边独好!但见岭顶宛若古堡城头,森严壁垒。那一排石壁,直是一组擎天而立的大屏风。
在田间荷锄挥汗之余,偶有小憩片刻的空档,我会便驻足凝目,仰视那座高耸的山峰,想着有朝一日,攀上峰顶,一览众山小。
于是,就与村中多位同龄乡亲相约,或挑个农闲日,一起攀登石榴花山的峻岭。但很可惜,芸芸众后生,竟无一人响应,而我单枪匹马的,又没那个胆量去高攀,于是,一拖再拖,愿望只能一直悬空。
曾有乡亲以自豪的口吻,给我讲述这山上埋藏着黄金的传说,言之凿凿。我惟有相信他的话,自己的家乡,自然最好最美。我是外乡人,他有意让我妒羡。
仰望之后,低头再看大王山,便不由地慨叹了。大王山,论气势,其貌不扬;论体积,微不足道。充其量土包子一丘,如何跟石榴花山比拟!它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随时可被我等践踏在脚下。
唯这大王山,听名字还挺吓人。我一直想不通,区区一个小土坡,凭什么用此大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乎?有仙人隐居于此吗?没听说过,只听说过山坡之下曾闹鬼,鬼也算仙乎?
区区大王山,可以称王者,按说不会是那几间学生不多的教室,不过由几名已被贬居老九的老师掌控着,能量大极有限。除此之外,惟一可以显摆威风的,就只有大队革 命委员会的那块招牌了。
区区乡级政府,盘踞小丘,便虚张声势,自称大王?在堂堂伟岸的石榴花山前,难道就不心虚?
某天,我终于明白,大王山既可称王,就绝无心虚之理,只有不合时宜,误闯大王山的如我之流,才会心虚不已。
话说某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滂沱大雨,鬼使神差地,把我推上了大王山。
于是我就上乘天时,下据地利,当了大半个时辰的山大王,在山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那番书生意气,与毛润之当年在橘子洲头的豪气相比,好像也逊不了多少。
那个中午,一支以妇女为主体的,包括我这个异类在内的出勤队伍,在山坡前的木薯地锄草。当乌云盖顶,山雨欲来,大家都紧急向村里撤退的时候,率先开跑的,是我。
只不过,因我的一念之差,就犯了路线错误,几乎酿成了一宗严重的政 治事件。
一般来说,但凡谈到政 治路线的正确与否,定论都在事后确立,而事前凭直觉判断,若到大王山上的大队部避雨,确实比回村的距离近得多。据此而论,我自信走的是正确路线。
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当我疾步流星地冲到门前时,才发现大队部大门紧闭,四处连鬼影都没有。那是天不助我也。
而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情急之下,我扭头一看时,就看到旁边的小学教室,门户正为我大开。那是老天有眼也。
星期天,没有课,老师都回家了,这小学教室都是没有门的,教室里除了桌椅,就是黑板,别无特别物品,躲进去避雨,是为情势所迫,不算擅闯。
就在我一个箭步冲进教室的那一瞬间,雨点,就像密集的机枪子弹一样,疯狂地从天上扫射下来。
可想而知,那些向村里撤退的妇女们,最快也只能跑了一半路,她们此刻,肯定全成落汤鸡了。我暗自庆幸,只有我是正确路线的唯一代表。
伫立在寒窗前,听着声势浩大的雨声,还有振聋发聩的霹雳,一阵阴风浑着水气,卷起窗台上的尘土,扑面而来。那股寒气,冷不防把我逼退了一步。随着一个哆嗦,我突然陷入了有端的恐惧中。
有端的恐惧,就来自左侧的大队卫生站。
我记起数月前,龙塘村一位村民,就在不远处的树下,遭雷电击中,被人抬到卫生站门口抢救。
我亲眼看着赤脚医生高哥,用人工呼吸折腾了一个多钟头,最后仍是回天乏术。当时,那位不幸的乡亲庭叔,就停尸在这间教室隔壁的卫生站门口。
在这风雨交加,天昏地暗,四下无人之时想起那一幕,顿时便觉阴风阵阵扫将进来,不由得全身汗毛直竖。
我此刻意识到,路线的正确或错误,需要重新评估。
但凡一意孤行者,无论如何正确,都是错误的。只有从众,才可立于不败之地。我孤身一人来此避雨,就是犯了方向性的路线错误。
而今跑吧,已经太迟了。一阵紧似一阵的狂风暴雨,并不那么可怕,令人心胆俱寒的,是外面突如其来的、一阵紧似一阵的炸雷和撕裂天空的闪电。
为了排遣恐惧,只有努力转移思绪,提升境界。不是吗?凡事向好的方面想。
寒窗之下作冥想,自然就会想起自己的六年寒窗。颇有趣的、与下雨有关的一桩趣事,悠然泛上了脑海。
那是读小学时,我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一行字,“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老师写完后,布置几位同学上来,在黑板上写出句子,补上标点符号。
几位同学上去写过后,黑板上便出现了几个不同版本的答案。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就跟那句“此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一样,不同的停顿,会有不同的释义。那是一堂很令我印像深刻的语文课。
语文课,也是我最喜欢的课,除了画画课,我就喜欢上语文课。
我伫立在寒窗下,浮想联翩。
寒窗下的岁月,是多么的让我怀想不尽。
我的六年寒窗岁月,早在六年前结束了,六年后再倚寒窗,耳畔不是琅琅书声,而是暴雨惊雷声。
环顾一排排学生桌椅,还有墙上的黑板,这一切景物,何曾不相识,只是我的少年梦想,早被六年前那场骤然而至的史无前例给彻底摧毁了。
我的学生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年的同窗们,至今还在城里的中学里延续着他们的学生时代,只有我,在接受这场狂风暴雨的洗礼。
不从众的我,并非自己选择一意孤行,而是被迫孤身独行。
想到这里,一阵阵的惆怅便涌上了心头。
感怀之后,我再次提醒自己,凡事,向好的方面想。
今天天公作美雨留人,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一番山野雨色,平时还没闲情去欣赏呢!
寒窗外,透过迷蒙的雨色,凝神远眺灰蒙蒙烟雨中的石榴花山。只见雨中的石榴花山,乱云飞渡,那岭顶的石屏风,像在天上逆风飞驰。
我喜欢这种错觉,跟着石榴花山一起逆风飞驰,别区分谁动谁静。
在万物皆朦胧的景色中,我突然发现了一线闪亮,若隐若现的,那种景象,是平日看不到的,我灵机一动,莫非,那是瀑布?
定睛细看,不错,那是瀑布!那里本来没有瀑布,是这场暴雨,让巍峨的石榴花山平添了一处壮丽的景观。
这还是我头一次看到瀑布!不期然在心里默诵起李诗仙那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小时候背诵过,小学时也读过,印像深刻,大可信口开河。
久违的涂鸦旧癖,被这一股诗情激发了。这空荡荡的教室,别无长物,黑板和粉笔倒是现成的,触手可及。
我连想都没想,三两步冲到黑板前,信手拈起一支粉笔,嚓嚓嚓,就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了几行大字:
“雨打石榴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即兴而写,纵有曹丕设限,我也不须七步!
开玩笑,其实此诗,除开头四字是我随意捏造,其余廿四字,都是原封不动,照抄了李太白的大作。
为何篡改原诗?在下斗胆,皆因李白写的是晴天,我面对的是雨景。
写好侧头看了一回,十分满意,虽然涉嫌抄袭,但最重要的是,我对“古为今用”的理论,还真作出了有益的实践,想到这里,不禁自我陶醉了起来。没人在侧,我肆无忌惮,在风雷雨电的交响伴奏中,放声诵了一遍,简直就是有声有色。
得意忘形之际,刚才的恐惧感,早已烟消云散。
大雨终于停了,一束阳光像探照灯一样,从密云中透出来,投射在雨后的石榴花山上,明暗对比分明,颜色特别凝重。
我信步出门,踏着路上仍哗哗响的流水,走下大王山,跑回我寄住的仓库小厨间,赶快生火烧饭。
翌日,雨过天晴,一切回复了平淡,诗情画意早已消失,昨晚避雨题诗的事,早忘到九霄云外了。出勤回来,正在煮饭,一位小学生放学回来,到我那里传递口讯,大队部通知我到大王山去。
我连饭都没吃,就急忙跑上大王山。
大队部今天的门是打开的,里面有人声。我钻进大队部,因里面很黑,眼睛一时还没适应过来。
昏暗中,传来了治保主任的声音,“你来了,有一件事要找你调查。X老师今天来报案,说在学校的教室发现了反 动诗词,有人检举,说你有作案嫌疑……”
我呆住了,才想起昨日黑板题诗,离开时,竟忘了把字迹擦掉!现在出事了,成了书写反 动诗词的案件了!
我支支吾吾地还没作答,就听到另一个声音在说,“还用问,打靶唔使审,不是他还有谁?”
在黑暗中我的眼睛慢慢适应了,我看到搭话的是这学校的一位老教师。
我有点纳闷,我与这位老教师从不交往,他怎会认识我,出了事还早就想到我是作案嫌疑。
我赶快分辩:“那不是反 动诗词。”
主任还没有开口,老教师已抢着说:“你还狡辩,宣扬封建糟粕文化,还说不是反 动诗词?”
老教师的指控,令我感到非常突然。
我不知所措,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只能看着主任,看他如何处置。
主任问我,“那就是说,你承认是你写的了?”
我答是,但绝不能承认反 动, “这首诗没有反动,只是歌颂新农村美好山河……”
老教师见我敢于反驳,立马一拍桌子,“你还不承认?这首诗明明就是反动文人李白的诗,你改几个字,也改变不了它的反动本质。”
“……”我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不敢正眼望老教师,双眼只是看着主任。主任看看老教师又看看我,却不出声。
“你身为下放知青,不好好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居然趁学校没人的时候,偷偷溜进教室,书写反动诗词,妄图毒害我们贫下中农的后代,狼子野心……”老教师紧咬不放,大有鲁迅先生的痛打落水狗精神。
他一直在训斥我,那些慷慨激昂的话,我知道是说给主任听的。
我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说这种豪气干云的时代强音。
主任一直不吱声,看不出他的表情,猜不透他的态度。
我只能采取沉默对策,一言不发,静候发落。
我当时有点不明白,老教师已经将届退休年龄,早几年,他们都被打成了臭老九,都几乎无一幸免地被革 命小将斗得死去活来。为什么今天他竟好像变了身,成了少不更事的红 卫兵小将,说出那么多激进的言辞。
文 革的风雨我亲历过,比大王山的风雨猛烈千倍。文 革的第一场风暴`,就是把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刮了一遍,难道他没尝过苦头?没经历过被斗争的滋味?
在老教师停下来喘气的时候,治保主任开腔了,“你呀,随便进教室,随便在黑板上写东西,不论写什么,都是不对的。”
我点点头。这个我承认,我读书时,也知道不能随便在黑板上乱写乱画。
于是我就向主任承认了错误,并将原委一五一十说出来。我说若不是避雨,我就不会擅自跑进教室。又因看到石榴花山的瀑布,才忍不住写了这几句诗。我坚称,我是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山河,绝不是写反 动诗词。
“你骗得了治保主任骗不了我!”老教师大概已经喘过气来,听到我狡辩,就忍不住又开腔了。
“反 动的东西也骗不了我!”治保主任听他这么一说,马上反驳。他听到了老教师的弦外之音。老教师的潜意识,分明就是看不起贫下中农的干部。主任此时心里一定在骂,你这臭知识分子,竟敢认为我的水平比不上你!
也真是的,人家是治保主任,治保主任的政 治警惕性,怎也比臭老九强。
“你写出来让我看看。”主任递过一张纸。他似乎要向老教师示V威,本主任也有文化,并非文盲。
我当即拿起笔,端端正正地用正楷体,当他们的面写下了第一句:
“雨打石榴生紫烟……”
“看不出,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呀。”主任赞我,不是讽刺,而好像是故意让老教师难堪。
“好字又有什么了不起?”老教师在旁又来了一句。
老教师您的字比我的好是无疑的,我也没跟您比,更没说我有什么了不起啊。
主任接过我写的纸张,端详了一下,抬起头来对我说:“你写的东西,虽然不是反动的,但你随便在教室里的黑板上写东西,那就是不对的,黑板和粉笔是老师用的,粉笔很贵你知道吗?以后你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好好改造世界观……”
我唯唯诺诺。
主任的话,息事宁人的意思很明显,心头大石总算放下来了,这反 革命诗词案应该不会成立,我不会被诬为反 革命了。
老教师自然也无话可说,狠狠瞪了我一眼,转身走了。
步下大王山,抬头看石榴花山,阳光下,巨石屏风上笼罩着的一片云霞,正被风一点点地吹散。昨日的瀑布,早已经消逝无踪。
难得一见的石榴花山瀑布,只有在狂风暴雨中才会短暂现身。
没风没雨没瀑布的石榴花山,不是更美吗?
敢于举报揭发,是老九们主动自觉改造世界观的表现。那是顺应历史潮流,不像我,少不更事不从众。
只是他与我,都被放在改造之列,人微言轻,我们说话有份量吗?哈哈,贫下中农的治保主任说一句,就顶他或我一万句啦。
不久后,老教师就退休了,我仍记得这事,但我并不是怨恨老教师。那是一个斯文扫地的年代,他当时也不过臭老九一名而已,跟我这知青的地位相比,彼此彼此,难分高下,都需要改造世界观。
区区大王山,当时小看它了,若非山大王性本善,我们随时会为了改造世界观互相践踏互相揭发而栽在那里啊。
【下里巴人】写于2013年6月2日星期日
18_33093_59f634f994eb73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7

主题

3020

帖子

4万

积分

旅长

大俗演世道 大雅味古今

积分
4587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5: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
特别鸣谢【下里巴人】将【从军梦】在这里首发!
从军梦
自从得了小神仙指点迷津,好一段时光,心情莫名地兴奋,只觉得前路一片光明,连出勤也格外卖力。 转眼就到了年底,征兵的季节,如果小神仙的话灵验,我的前途,就即将要走向一个新的转折点。 想当年,每到秋后,台城的街头巷尾,到处张贴或悬挂着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标语和横额。各管区的主任们,皆煞有介事地,率领着街道上一众积极分子分母,挨家逐户,上门动员适龄青年报名参军保家卫国。天桥和牛屎巷的十字街头上,还时常有中小学生们配合形势,载歌载舞,进行精彩的宣传表演。 那个气氛,常常令我热血沸腾。我要当兵的梦想,早在孩提时代,就开始年年发作。每当看到来自各公社农村的入伍新兵,穿着尚未嵌上帽徽领章的、不合身的草绿色军装,在台城街头成群结队招摇过市,我心里就羡慕得无以复加。 我经常扳着手指头,算着还需要多久,自己才能长到十八岁,才能报名入伍,当一名保卫边疆的解放军叔叔。虽然那时我还不清楚需要保卫的边疆在哪里。 只是到文革开始后,我多年的参军梦就已经被那场狂风骤雨给打醒了。人贵有自知之明,或者说是我变得心存自卑。神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哪是我想当就能当的,要讲家庭成份嘅哇。 我家成份也不赖,是“工人”,这光荣的成份,源于我的祖母。那是在我父亲赴国难的年月,祖母以她当码头工人的经历,多年血汗,挣来了无产阶级的身世,那时祖母为一家之长,父亲解放后失了业,不文一名,就顺理成章地世袭了这个金字招牌。 按解放后、文革前的标准,我算工人阶级的子弟了。领导一切的阶级,高人一等,我要是生逢其时,莫说参军,入党也不在话下。但我生不逢时,眼看机会来临,一顶横空出世的、前所未有的黑七类帽子,冷不防从天而降,中国乱套了,我家也跟着乱套了。 那么多好人原来都是隐藏的敌人,包括父亲。连一直自以为是好孩子的自己,最好的名誉,也只不过被归类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行列中去。正常升学读书都没份了,想参军,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谁料梦刚醒不久,又被小神仙给催眠了,枉我还误以为是被点醒了呢。利令智昏,我又陷入了参军入伍的白日梦中。 村里的适龄青年不多,连我在内,总共只得两人。那另一位,是明活兄,他是家中唯一男丁,没父没母,因为要负起看管年幼妹妹的责任,所以他压根就没打算去应征。 看来只得我一人胸怀大志,愿意舍身报效国家。跟我父亲一样的德性。 然而,整个村子,谁也没有想到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不能全怪他们。 在乡亲们的潜意识里,我不是贫下中农的子弟,而是被发配来接受再教育,接受劳动改造的,参军的义务,该由他们的子弟担当,我是局外人,轮不到我。 这种思维,完全合乎时代的逻辑。我,一个连民兵都没资格当的人,怎么会有资格当解放军! 想起小神仙的的指点,我忐忑了很久,怎么办?按说,既然是命中注定,我根本就不用操心的。 但我终归太年轻,没耐性,沉不住气。 要不要主动去报名呢?不是有说,成功是需要主动争取的吗?如果不争取,时机就会从身边溜走了。 三思之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向民兵排长操哥透露了我的心思。 “你怎么不早说?”操哥为我焦急了,马上着手为我张罗,到大队部拿了一份报名表叫我赶紧填。 我想当兵的消息,一下子就传遍了整条村子。大家在出勤时,七嘴八舌地,我成了议论的焦点。有人说我参军会很有前途,有人说我肯定不行,还有人想得很长远,问我当兵转业后,会不会再回村里来? 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只好咧嘴傻笑。我在心里说,兄弟啊,我参军,不就是为了要离开这里吗?再说,我当真要回来的话,只可能是效仿竹三村的贤哥,把你们村最漂亮的姑娘娶走。 说实话,他们不是也希望我离开吗?我真当兵走了,对他们也是好事一桩。我一个外姓人,被硬塞进他们的村子。将心比心吧,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的贫下中农兄弟们,有谁会愿意他们的姓氏纯洁性遭到侵染。若真个让我一辈子扎根在村里,种族纯洁的村子,以后就掺杂了一支外姓户口,他们也不好向列祖列宗交代呀。 在农村,能参军入伍,就意味着远走高飞,有远大的前途。当兵复员后可以分配工作,表现出色的还有机会在城里的单位部门当干部。这么美好的前途,谁不羡慕? 我自己知道自己事,没那么大的野心,但至少,我希望能通过参军,以后复员分配,至少能分到一份固定的工作,那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时候大家竟好像我马上要走了,开始有点舍不得我的样子了。 在操哥的张罗下,我很快办妥了报名手续。 不久后某天的一个清晨,大队干部忠叔就出发到台城为我搞政审去了。 那一天,我觉得时间特别长,因为无法估计忠叔会带回来一个什么结果。 我的黑七类背景,一直就没勇气向贫下中农乡亲们坦诚透露。在贫下中农的认识里,我尽管需要改造,那也只是停留在知识青年的小资产阶级世界观层面,人民内部矛盾,如果说出来,难保不会被当成阶级敌人,转化成敌我矛盾。 不是说重在政治表现吗?我在这里的表现如何,可圈可点,不好说。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忠叔的身上,忠叔人很忠厚,对我也很好。 可是纸终究不能包得住火,如果父亲的历史问题,在政审时被翻出来,激发了忠叔的阶级立场,秉笔直书,政审结果就会成为我参军入伍的障碍。我不敢往下想。 我的父亲,在抗战之初的一九三八年,也是十八岁。他从参加抗日宣传队,到主动请缨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耗七年青春岁月,从士兵做到中尉。这七年本可炫耀一生的经历,恰就是我父亲一生的污点。 文革期间,写着打了交叉的“国民党残渣余孽”的沉重牌子,就被挂在父亲胸前。在一截红、一截白的专政棒驱赶下,铜锣声响处,父亲的沉重步履,在台城街头不知巡了多少遍!这些不光彩的事情,我哪敢让贫下中农知道。 今天,我也许是弄巧反拙,自我暴露了。忠叔到台城我父亲工作的单位一调查,还不真相大黑! 我心存侥幸地想,也许不会,我已经接受再教育超过两年,尽管没改造到成为积极分子,但也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况且,忠叔是心地善良的好人,或许他会偏袒于我…… 忠叔临行前还来问我,有什么口信需要帮我带,他会顺道去探访我在城里的家人。 我在台城的家,对乡亲们意义重大。以前,村里人都很少上台城,因为在城里,他们没什么熟人,现在我插队来了,村人就把我家当成他们的一个落脚点了。城里有落脚点,他们也就经常在入城时,帮我带点东西回去,或捎点东西回来。我家里也得益不少,经常收到乡亲们送去的诸如花生、木薯等类的土特产。 忠叔是举仪兄的二哥,大队会计,乡村里的文化人,毛笔字写得非常好。我下乡后的第二顿饭,就是在他家吃的。第一顿在队长的家。 严格来说,从第二顿饭开始,我持续在忠叔家吃了好多顿饭,直到我被调派到大隆洞的玄潭下水当民工修筑端深备战公路桥,方才罢休。 对忠哥一家,我始终心存感激。忠嫂,一位非常善良大方的女人,对我关怀备至。他们的女儿叫小凌,才八岁,已经非常懂礼貌,清秀脱俗,他们的儿子则年尚幼小。 一直到天黑,我在村口都没见到忠叔的踪影,第二天才知道,忠叔是半夜才回来,那时我已经睡了。第二天,我到忠叔家去打探消息。 忠叔刚刚起来,睡眼惺忪地从房间走出来。他见了我,也没说话,只是有点冷漠地瞟了我一眼。 明显地感觉到了不祥的气氛。 我嗫嚅着,问昨天的政审是否顺利。 忠哥一边刷牙,一边口齿不清地斜我一眼:“你还来问我,你不知道你爸是国民党吗?” 我明白了,如果事情顺利,忠叔还不半夜来敲我的门?如今肯定是完了。 不等忠叔刷完牙,我就揣着巨大的失望,转身走了。不用再劳忠叔详细说明了,小神仙的话,已经证实不可信了。 正是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出勤的时候,大家七嘴八舌,什么话都有,有嘲讽的,也有安慰的。我的心,无限酸楚,无限失落。 操哥晚上过来,坐在小凳子上半晌才开口,还是那句话,只是语气不同:“你怎么不早说?” 对呀,如果我早告诉他这些内幕背景,他会帮我衡量分寸,打消当兵的念头。那样还不至于因为暴露身世而面临遭受歧视的局面。 怨天尤人有用吗?是我昏了头,没看清形势,居然听信了小神仙的预言。 小神仙说我当兵有前途,还当团长呢,哎…… 举仪兄安慰我,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不要紧,不要想那么多了,在农村也有前途,安心地出勤,勤勤恳恳,熬几年后存点钱,起间泥砖屋,到大隆洞娶个信宜女 ……” 信宜女?端芬女那么优秀,我插队到此,近水楼台啊,却只能要老远地去娶个信宜女? 啊啊,我后来才知道,这端芬大隆洞山区里,原来确有不少人家是从信宜那边迁徙过来落户的,我们附近村就有一些人家,因为贫困或成分不好娶不到老婆,他们就去山区里,迎娶一位信宜妹,开枝散叶。 举仪兄把我的一生蓝图都设想描画出来了,好令我感动,这已经叫凡事向好的方向想了。 只是举仪老兄,他比我年长近十载,当时也将近三十了,在村里,廿七八已算大龄青年,他尚且未成婚。我还没到考虑娶老婆的年岁,不急。 只不过,像举仪兄那么忠厚老实,又颇有文化的一位大好青年,当时都没能找到对像,我的条件是远不如他啊。他说那些话时,完全是为了安慰我,并没联想自己。多么善良忠厚的好兄弟! 想想,如果真的扎根农村了,娶了信宜女,也不知如何跟她沟通呢。并非歧视信宜人,信宜话我听过,那可是一句也听不懂。 想娶端芬女?就别做梦了,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以我那家徒四壁、又其貌不扬的条件,莫说端芬女,信宜妹都不会愿意下嫁啦,说不定到现在,俺还是老光棍一条呢。 【下里巴人】写于2013年6月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主题

3273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634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6-11 09: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文章,喜欢追读!
yjx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6-1 17:10 , Processed in 0.52281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