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3 19: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冬子 的帖子
冬子:
(1)我不止一次说过: 我怀疑仁兄分不清绝句的种类.他引用李白的诗声律是(仄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李白的这首诗首联的出句和对句都不是律句, 未联合律,因此李白这首诗应属拗绝.拗绝者是律古间用,不讲粘对的."古"的联当然不忌孤平了. 仁兄在<<玩玩五绝>>中对律句有过很精准的描述,然而在实际应用中, 诗句是否入律了似又分不清.
(2) 仁兄说" 仄仄平仄平是本句自救,唐诗早己有了先例,无需争议 " .同时也举例" 遣" 不是入声字.关于要用入声字一说,是我在一本比較"权威"的本本上 读到的, 诗词有入声字可代平声字的传统.因为古时诗词是用来吟颂的,也许是入声字代平声字比较顺口吧.不管怎样这也是一家之言,提出来作为参考. 关于"仄仄平仄平" 是不是" 本句自救",我关注了好久了, 至今尚末看到肯定的答案, 下面我转载一篇有关文章,让对律诗感兴趣的网友参考.
.......  我引用李白的两首诗是:
(1)《秋浦歌十七首》中的第四首:两鬓入秋浦,仄仄仄平仄,一朝飒已衰;仄平仄仄平;猿声催白发,平平平仄仄,长短尽成丝。平仄仄平平。
其正格是: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中的“入”和“秋”就是拗救。
(2)《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平仄平平仄 劳劳送客亭;平平仄仄平 春风知别苦,平平平仄仄,不遣杨柳青。仄仄平仄平。
其正格是: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四句中的“杨”和“柳”是拗救。
不明白冬子为什么说它是不讲平仄的拗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