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47|回复: 0

台 师 简 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主题

8

帖子

61

积分

工兵

积分
6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11-1 09: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师高级中学(简称台师),前身为宁阳书院,创办于乾隆三十五年,清代光绪八年(1882年)迁建于珠峰山,创办新学,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师范学校,2003年改制为普通高中,更校名为台山市台师高级中学。 一、校舍与设备 学校初期,以宁阳书院旧房作校舍,1920年5月,开辟山边操场(现宁阳书院南侧篮球场)。1922年,建校友亭于珠峰山山顶。1926年于山左边建洋楼式教室1座(两层共4间课室),并在南面建医疗室。1928年,时任香港台山商会主席李星衢先生大力支持,商会捐赠1万元港币,利用当时拆下的城墙砖增建两层教学大楼于山顶,有课室8间和扇形办公室2间,1929年落成(该楼现名为“校祖楼”);同时在山下东边扩建运动场,运动场下开辟农作物实验场。为解决师生用水,1930年在珠峰山脚东面开挖三丈多深的大水井,山上建蓄水池,并购置大功率抽水机,完成自来水供应系统;接着购置发电机,为学校发电照明。同年,辛班毕业生捐款建怀远亭和为纪念邑人黄衮生捐款扩充校园而建的衮生园牌坊。第一届乡师毕业生在珠峰山顶周围捐置一批水泥椅。设法添置图书、仪器、铜管乐以及建闸门,设动物园等,设施设备逐渐完善,面貌一新。1931年,筑四周围墙,并扩充膳堂。1932年,扩充运动场,建体育室1座。 1937年3月,校长赴美筹款建校,未如愿而返。抗日战争期间,校内设备严重受损;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着力重置设备,但校舍仍陈旧残破。1947年,筹建膳堂,修筑东门校道,发动学生捐款建校门和升旗台。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重视师资培养,逐年拨款修葺和增建校舍。1959年,县政府拨款新建9间课室、画室、音乐室(含30间琴房)、体育室及宿舍4座,拨款修建附属幼儿园(现为台山第一幼儿园)。1972年,宁阳书院中座改建为有720个座位的会堂。1973年把原医疗室东面的祠堂式房子改建为两层的办公室、图书室及阅览室。1981年至1983年,宁阳书院后座改建成两层的实验楼,宁阳书院北面新建三层的宿舍。1986年,拆原来体育室重新建三层办公室和体育室。台师的建设一直得到广大校友的关心和支持,1987年,校友捐资兴建高三层的校友楼,时为台山最早的校友楼,各地校友纷纷捐献校友楼的桌、椅等。 1987年,全国中等师范学校工作会议提出中师办学条件标准化的要求,当时台师校园面积、设施设备差距很大。对此,台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发动海内外同胞捐资振兴台师,并确定了将台师办成全省一流师范学校的目标,以推动“科教兴市”的战略。1989年,热心教育事业的旅港乡亲黄炳礼先生率先捐资450万港元在纸鹞山兴建建筑面积达7880平方米、大小室共118间的黄传经教学楼,并从1990年开始设立奖教奖学金。1991年1月,市政府拨款建成容纳1000多人的饭堂。1993年1月,宁阳书院右庑改建成四层的新宿舍。市政府还斥资600多万元,异处征地150多亩,筹资新建台山特殊教育中心,将原聋哑学校用地和全部建筑物划归台师使用。1995年3月,香港台山商会捐港币450万元兴建的艺术楼,旅港实业家李伯荣先生捐港币190万元建的聚英楼和购置钢琴设备,旅新西兰乡亲余逵乐先生捐款港币50万元建的余逵乐楼同时竣工。1993年黄炳礼先生又捐港币230万元建的黄远铭图书馆落成。1995年8月,旅港台山五友(伍舜德先生、黄浩川先生、黄炳礼先生、黄乾亨先生、黄乾利先生)合捐港币300万元建的科技楼和黄炳礼先生捐港币300万元建的大会堂一起落成。1995年9月,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筹资200万元,在企峰山南面开辟一个新运动场。1994年,台山市政府拨款重修宁阳书院。在这规模空前的建校热潮中,历届校友慷慨解囊,其中朱正贤校友捐25万港元,其他校友合捐40万元,学校自筹部分经费,于1996年建成爱校楼(含游泳池和朱正贤体育馆)。1996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对台师的办学条件检查验收,认为“标准化”的10项指标全部达标(其中校舍建设、电教设备、图书设备和音乐教学设备均超标),达到省内一流水平。1996年6月,李伯荣先生又捐人民币70万元兴建周佩卿楼(学生宿舍)。黄炳礼先生再捐港币30万元购置图书馆电脑管理系统。1996年8月,香港台山商会与李伯荣先生共同捐资港币48万元改建的山顶教学楼(即现校祖楼)。1997年12月余逵乐先生再捐港币30万元购置电脑设备。香港台山商会再捐资港币20万元,学校自筹30万元建设珠峰园。1998年李伯荣先生再捐资港币150万元建教师活动中心。广东省政府补助58万元购置设备。历届校友纷纷捐资捐物,为学校增添设施、设备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至此,校园面积扩大至近80亩,总建筑面积达41000多平方米。在这十年大规模校舍建设的同时,教学设备也大量扩充:图书11万多册、钢琴108台(香港台山商会捐资港币48万元购买)、钢管乐100件(台山市三宁集团公司赞助13万元购买)、手风琴108部、新装电脑室3个、语言实验室3个,还有英文打字室、微格教学室、心理实验室等专用实验室20多个,并安装了现代化的电教系统设备。 跨入新世纪,台师校友和社会贤达对学校的支持,依然不遗余力。黄炳礼先生每年捐资港币8万元设立奖教奖学金,永远名誉顾问黄达漳先生捐赠港币50万元建两个多媒体语音室。李伯荣先生捐资港币600万元兴建学生生活中心,捐资港币100万元为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捐资港币700万元兴建“李星衢周佩卿纪念楼”。此外,美西校友捐资购买教学楼第二阶梯教室设施设备,黄晶华校友捐建锦花亭,谭月莲校友捐款修葺校友亭, 52春校友捐资修建校友亭基座,美西校友捐建地理园,美东校友伍松光捐建东校门,首届中师校友捐建砚谊亭。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11年原台师附小划归为学校使用,2010、2012年学校先后征得丰华里后山11亩和东和村后山24亩土地。目前台师的校园面积现已超过120亩。 二、学制与招生 台师建校至今100年,主持校务者达30任;几十年间,学制亦屡有更迭。建校初期学制五年(招收小学毕业生,其中预科一年,本科四年),1914年起增招一年制的师范讲习班。1926年2月,第一次招收女生,男女同校同班。1927年起改办三年制的乡村师范,1930年全校增至10个班以后并设初中班及简易师范班。抗战胜利后,办有三年制的简师班、四年制的普师班及一年制的特师班。1948年办普师2个班、初中6个班、简师8个班,为解放前学生人数最多的时期。 解放初期,办三年制的初级师范班和一年制的特师班以及两个师训班,省内的海康、遂溪、茂名、阳江、阳春等地都学生来校就读。1954年台山女子师范学校并归台师。1956年7月,停办初师,改办中师。1958、1959年办两年制的艺师班、一年制的速师班以及三年制的幼师班。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1969年4月起改办师训班。 1973年秋起,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学制两年,学生来省内的台山、开平、恩平、高鹤、新会、江门等县市。1981年起招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只招本县学生。1985年,增招自费生,1986年起增招美术、音乐班,1988年起增招英语班。1995年面向江门市各县市增招五年制的大专班两班。1999年秋,全校共有33个班,学生1500多人分别来自江门五邑地区。另有大、中专的不脱产的进修班学员1600多人。全校教职员工200多人,是师范学校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 2000年,学校开始招收普通高中新生。2003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台山市台师高级中学”。自此,台师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改制后,学校传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紧随现代教育的步伐,办学条件、办学规模、管理水平、办学质量等方面均显著提升。转制后第三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进入了江门市优质高中的行列。 三、英才与荣光珠峰山上英才辈出,在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上世纪二十年代前期毕业的国民党陆军十七兵团副司令兼六十二军中将军长的林伟俦(解放后任广东省政协常委)、原国民党中将师长刘耀寰(解放后任广州市政协委员)等,抱救国救民之心,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积极参加抗日战争, 带领士兵痛击日侵略者。第一届乡村师范毕业生李嘉人(李德亮),是抗战初期重建中共台山组织的主要人物,解放后曾任广东省副省长兼中山大学党委第一书记等职。师范讲习科第二届毕业生李荣熙,在上海“一·二八”抗战中,亲率骑兵冲锋陷阵,舍身救国(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台山烈士陵园中为他立有10米高的纪念碑),至今仍为人民所景仰。李东江在台师读书期间就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和抗日救国的思想,在台山县重建党组织后,就在学校建立了中共台师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解放后曾任粤北军区武装部部长、政治委员及广东省铁路办公室主任等职。南京前警备司令杨芝(刘元进),抗日战争时期任广东人民抗日军第四团的副政委、政委等职。解放后在外交部任职的赵彬(赵崇活)、广东省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吴平等老校友,在求学时代就追求真理,走上了革命道路,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均作出了贡献。解放后毕业的李策大(少将军衔)、梁仕强(参加第24届汉城奥运会的国家田径队主教练,62年到印尼参加新兴运动会荣获110米高栏第一名,65年全运会上荣获200米低栏和400米中栏的第一名)等校友,在校学习期间已出类拔萃,梁仕强有台师“飞毛腿”之称。校友黄英杰入选第1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代表队,是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个台山人。师范时期的莘莘学子,大多数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主要分布在县内和我省粤中、粤西等地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辛勤工作。他们兢兢业业当好园丁,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有相当部分校友,任中小学的校长、主任。不少校友成为优秀教师,如阳春县的邱能积,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台山黄卓元,是1989年广东省的优秀园丁和特级教师,李华炎、马启康、吴振文等一批校友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2至1998年的在校学生有28位同学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师范生”,有的获得广东省“黄华奖”奖学金(其中一人获特等奖)。在省、市的各项重大比赛中,台师的学生表现出色,屡次获奖。台师部分校友,因工作需要,转行到党政机关和其他部门,据不完全统计,仅台山市内属于副科级干部以上的校友就有数百人。旅外校友中有的成为侨领、实业家、专家学者等,他们虽旅居海外,但仍眷怀祖国,关心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深受故乡人民赞颂。转制以来,台师培养了近九千名高中生毕业。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和评奖中,有12人次获国家级奖项,381人次获广东级省奖项。考上大学的人数连年大幅增加。台师已成为侨乡台山教学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重点学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5-10 06:20 , Processed in 0.2816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