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木子哥 于 2025-9-2 13:37 编辑

展出照片中有一幅华人王牌飞行员照片,陈瑞钿 Arthur Chin,祖籍广东省台山县大江村,父亲是华裔,母亲是秘鲁人。
1913年10月23日,陈瑞钿出生于美国俄勒岗州的波特兰市,早年就有志于飞行事业,所以在高中时期,就靠打工挣钱来学习飞行。在日本入侵中国时他就取得了美国的飞行执照。
1932年,年仅19岁的陈瑞钿怀着满腔热血和波特兰其他13名华裔青年共同搭船到上海,加入中国空军抗日。陈瑞钿随后被送往德国慕尼黑的飞行学校,接受德国空军的飞行战术训练。
1937年“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他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四”空战。两天后,他驾驶美制“霍克”双翼战斗机,击落了日本的“三菱”轰炸机,首开了自己击落敌机的纪录。
在1937年至1939年间,他共击落敌机六架,并协助僚机击落敌机三架。在空战中,他骁勇奋战,敢打敢冲,其座机曾三度被敌机击落,但都跳伞成功幸运生还。其中有一次,当他的座机被击中后,他奋不顾身驾机直冲敌机,将其撞毁。他自己则是在座机失去一个机翼的情况下成功跳伞生还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则转任中国航空公司飞行员。1949年夏天,他回到波特兰市并于1952年在当地一家邮局从事信件整理、分发工作,直至1983年退休。1997年9月3日不幸病逝,享年84岁。
因为他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军事行动与美国军队没有直接关系,在美军系统没有他的记录。
直到1997年10月4日,美国空军历史博物馆所属的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举行仪式,表彰他为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位空战英雄。令人出乎意料他竟是一位华裔二战空中豪杰,显然,对陈瑞钿来说,此项殊荣迟到了几十年。
2008年3月5日,美國聯邦眾議院決議把把陳瑞鈿生前服務過的俄勒岗州一間郵局大楼命名為「陳瑞鈿少校郵政大樓」Major Arthur Chin Post Office Building. 作為永恆的懷念。

这里矗立的大黄蜂号是1942年10月26日、原来参加轰袭东京的大黄蜂号在瓜达卡纳尔岛附近的圣克鲁斯海域与日本海军激战长眠海底后,1943年底海军将一艘新航母重新命名的大黄蜂号,它在后来的二战战斗中也立下不少战功。
轰袭东京的大黄蜂号当年在这里秘密搭载B-25轰炸机出发,直指日本东京,如今重生的大黄蜂号退役停泊这里,供人浏览参观,也是一个轮回了。
展览内容跟那段壮烈的历史来比较,略显简单。轰袭东京的杜立特编队80名队员被中国军民冒死救回64名,而单在1942年4月19日开始的一个月内,日军报覆使衢州机场附近9个村子村民被杀绝,其后共计被害中国军民高达25万人。
抗战后期飞虎队改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那时未有空军编制),飞越“驼峰航线”运送战备急需物资,计有1500多名美方飞行员牺牲,中方牺牲飞行员168人。中美双方共损失609架飞机,乃至沿航线布满摔碎的闪光飞机残骸成为导航的明显地标。
从原先的飞虎队“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开始,就有在美国的学开飞机的台山人参与。后期陈纳德将军旗下2600多名“飞虎队”队员,95%是美籍华人,而且大多数是台山人,除少数为飞行员外,大部分为地勤和情报人员。台山石花山公园建有飞虎亭和“飞虎队”纪念牌楼,台山华侨文化博物馆里珍藏着飞虎队员的很多珍贵文物,都在叙述着“飞虎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貢献,还有台山籍前辈为此不怕牺牲,为抗战胜利而作出的杰出功勋。
大黄蜂号上的展览虽然规模小而且时间短,但是这是当时中美两国冷却关系下的一股暖流。铭记英雄,以史为鉴,世界会更美好。
|